漫步在湛江的街头巷尾,若要盘点本地的行道树,糖胶树是绕不开的话题。要是没见过这种开着“臭花”、结着形似“豆角”果实的独特树木,那大概率不是地道的湛江人。
糖胶树?盆架子?
在广东,多数人习惯把糖胶树称作盆架子。不过我查阅百度时,却发现有个不同说法:
“盆架子树和糖胶树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叶序、果实形态及植物分类学特征上:
叶序差异
糖胶树:叶片通常为3-8枚轮生,排列较密集。
盆架树:叶片为3-4枚轮生,少数情况下对生,排列更稀疏。
果实形态
糖胶树:果实为细长形离生蓇葖果,成熟后裂开似“面条”,种子呈长圆形。
盆架树:果实为纺锤形或扁平的离生蓇葖果,部分形态类似“两根豆角粘连”,种子长椭圆形且边缘有毛。
分类学区别
两者同属夹竹桃科但不同属:糖胶树学名为Alstonia scholaris(鸡骨常山属),盆架树学名为Alstonia rostrata(盆架树属)。”
而Deep Seek则坚持认为:以上说法是错误的,糖胶树和盆架子就是一个树种。孰对孰错,大概只有植物学家才说得清楚了。
最具争议的行道树
若要评选湛江最具争议的行道树,糖胶树当之无愧稳坐榜首。不过,争议的焦点并非在于它的颜值和用途,而是集中在它花朵的气味上。对于糖胶花的味道,人们的评价呈现出两个极端,喜欢的人觉得香气宜人,讨厌的人则认为臭不可闻。糖胶花的气味主要成分是氧化芳樟醇,具有一种特殊的“异香味”,这种气味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到不适,有人甚至形容其味道如同“风油精炒排骨味”。尽管气味独特,但糖胶花本身并无毒性。花朵散发气味本是为了吸引蜜蜂和昆虫前来授粉,只是糖胶花的气味浓度仿佛“用力过猛”,导致不受部分人待见。
然而,这独特的味道并非一无是处,它就像一种天然的驱虫剂,能有效抵御蚊虫的侵害。种植一棵糖胶树,就仿佛在身边设置了一个天然的防蚊屏障,让蚊虫敬而远之。
糖胶树植株高大,一般能长到30米,据说极端情况下能高达40米。而且这种树生长速度极快,短短几年时间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为人们遮阴纳凉。
糖胶树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中华草本》和《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医药典籍记载,其树皮和茎叶具有止咳平喘、消食健胃、止血的功效,在民间常被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食滞腹胀、胃痛等病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糖胶树的乳汁有小毒,不可内服,仅可外用于外伤止血。
糖胶树的木材呈淡黄色,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质地软且轻,但相对不耐腐,因此比较适合用于制作文具、小家具、木屐和室内装饰板等物品。
和小叶榄仁一样,糖胶树的枝条呈轮生状。所谓轮生枝,是指在同一部位同时分生出多根枝条,这些枝条通常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轮”状结构。具有轮生枝条的树木通常分枝能力较强,树冠较为茂密,非常适合用于园林绿化或观赏。
口香糖早期配方的主要原料
我们都知道夹竹桃的树枝和叶子会渗出乳白色的有毒树脂,作为夹竹桃同科植物的糖胶树也不例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树脂竟是口香糖早期配方的主要原料。据说经过一系列去毒处理后再加入糖和香精,就制成了口香糖。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对口香糖十分痴迷。在二战时期,口香糖和可口可乐是美军不可或缺的军需品,甚至被视为打败日本的“秘密武器”。1944年,美军后勤部门正式将口香糖列为军用物资,并研发生产了一种含有100毫克咖啡因的军用口香糖,据说嚼口香糖可以减轻士兵在前线的恐惧和压力。于是有人调侃:口香糖改写了二战史。如此看来,这“糖胶树”也算是立下了一份功劳。
解放东路和解放西路是霞山城区的东西向主干道,也是湛江市最早、最典型的林荫大道之一。糖胶树在这两条林荫道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堪称湛江行道树中的“元老”。这些有着几十年树龄的糖胶树,经历了“莎莉”和“彩虹”两次超强台风的考验,依旧颜值在线。尽管糖胶树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无论如何,它早已与湛江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