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霞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称,霞山解放街道完成公共长椅适老化改造。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适老化改造早已超越单纯的设施升级范畴,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与基层治理精度的重要标尺。霞山解放街道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聚焦风貌提升点位项目,对老旧小区公共长椅开展适老化改造,看似只是修复几张长椅,实则是办成了一件温暖人心的民生实事,生动诠释了“霞山温度”,同时也让“百千万工程”更加可感可及。
公共长椅作为社区生活的“微缩影”,承载着老年人社交、休憩的重要功能。解放街道此前的排查情况令人深思:部分长椅漆面剥蚀、结构松动,这些看似微小的隐患,却可能成为老年人出行、休息的“绊脚石”。这次适老化改造,充分体现了霞山以“心”换“新”——精准聚焦老年群体需求,通过“一椅一策”实现分类施治,不仅是对几张长椅的修复,更是对当地老年群体尊严与安全的守护。无论是打磨翻新、加固结构,还是加装防滑扶手,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换位思考”的温暖。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和行为习惯的贴心考量,让这一张张长椅透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一张长椅的适老化改造,背后更是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升级。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解放街道充分发挥“社区+物业+居民”的共治机制,将基层治理优势转化为适老化改造动能。党员志愿者现场协调、社区干部统筹推进、物业人员专业施工,同时兼顾低噪音作业,将改造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这种多方联动的模式,打破了过去街道“唱独角戏”的局面,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更为重要的是,以居民关心之事引导其参与到“百千万工程”中来,增强了民众对“百千万工程”的参与感与认同感,让大家体会到“原来‘百千万工程’就在身边”。
一张长椅,不仅映照出“霞山温度”,更释放着“百千万工程”的热度。接下来,解放街道当以长椅改造为起点,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更新微改造,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百千万工程”红利。未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期待更多镇街以解放街道为榜样,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公共空间、社区服务、智慧养老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从愿景变为现实,让“百千万工程”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老年人,真正实现“家门口养老”的幸福可触可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