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湾实验室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让更多“湛江湾技术”走向深海、走向市场

2025-04-13 22:13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许翠燕 见习记者陈逸卓 通讯员梁华栋 图/记者张锋锋 李忠

4月10日,海上牧场全产业链科技成果招商路演与科技金融对接会在湛江湾实验室大报告厅举行。

4月10日,湛江湾实验室举行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及动工、现代化海上牧场建设成果展览、产品品鉴会、招商路演与科技金融对接会等多项活动。此次活动,是该实验室近年来科研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坚持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是湛江湾实验室最鲜明的特色。作为广东海洋科创主力军,近年来,湛江湾实验室锚定产业痛点、难点、堵点展开攻关,在追求科学技术极限突破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技术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加速把实验室里的“硬核技术”化作海上牧场的“产业硕果”。


湛江湾实验室海上牧场成果展。

搭建“科技T台”  “高精尖”成果“组团出道”

海上牧场产业链的培育离不开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天举办的海上牧场全产业链科技成果招商路演与科技金融对接会,湛江湾实验室海洋牧场四大板块十大“高精尖”科研成果集中亮相。

“破解长期困扰行业的‘数据孤岛’难题”“打破国外刺身蚝长期垄断我国高端消费市场格局”“开发可国产化替代的新材料技术”……路演现场,项目团队依次上台,用翔实数据推介项目核心技术成果、应用场景、市场前景、融资方案等,秀出“硬核”实力。

刺身级生蚝。

在生态养殖方面,黄油蟹室内环境调控高效培育技术,实现室内高效、高质、高产全年化培育;湛江刺身级生蚝净化保活流通技术,为湛江生蚝及其他生食海鲜的净化和保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广福1号”湛江红蚝种苗的繁育和研发,可为高端鲜食蚝和工业蚝(耗油)提供重要的供应原料。

在智慧渔业方面,“滴滴牧场”海上服务体系,通过“海上滴滴”+“无人驾驶”模式,让投喂效率提升300%,人力成本降低80%;海洋渔业可信数据空间用AI+区块链+边缘计算,为中国渔业打造“数据保险箱”。

在精深加工方面,打造“养生+零食化”的海洋健康食品,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口感+便捷+功能的多重需求。

在海洋能源方面,海洋高温高压钻井新材料、石油领域气体监测、海洋地球物理探测设备等项目,展现了其在海洋能源开发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强大科研实力。

活动吸引投资机构、银行、企业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参加,为项目团队、科创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对接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落地。

人民银行湛江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天的活动是合作的开始,希望接下来政研金企四方能以培育发展湛江海洋牧场产业链为起点,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形成产业、金融携手共进的良好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路演之前,湛江湾实验室精心策划,举办海上牧场建设成果展,图文并茂展示了各项成果的详细信息;设立“科技海鲜宴”,以黄油蟹、生蚝刺身、章红鱼、海藻的鲜味,让大家对其“智”造海鲜“心服口服”。从现场人员反馈来看,这套科技招商“组合拳”打得精妙管用。

“湛江刺身级生蚝净化保活流通技术,可能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掀起生蚝养殖的新浪潮,非常期待这一技术的落地。”有专家在路演现场点评道。

“海洋渔业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大数据,不仅提高渔业养殖效率和精细化水平,也帮助金融保险机构了解养殖环境等真实可靠的信息,促进了产业链之间联动,也促进达成交易。”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红文表示。


湛江湾实验室海上牧场科技成果展上,科技人员展示黄油蟹、刺身级生蚝、海藻等“鲜味”。

扩大“朋友圈”   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整体转化率超过60% 、培育周期短18-25天,可全年规模化批量生产……黄油蟹室内环境调控高效培育技术突破了传统养殖转化率低、产量低、产量不稳定等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化前景。目前,这一技术已成功申请专利,青蟹苗种工厂化培育技术研发基地已动工建设。

“我们希望通过工厂化的养殖方式把产量提升,未来通过养殖技术逐渐把成本降下来,让这一美味珍馐更加容易出现在老百姓餐桌。”实验室红树林青蟹养殖研究团队负责人秦蛟介绍,全国各地已有不少养殖端、销售端投资者上门寻求合作。湛江拥有青蟹赖以栖息的红树林湿地资源禀赋,且为传统养殖大市,未来或可成为黄油蟹主产区。

“科研攻关—中试孵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是湛江湾实验室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近年来,实验室充分践行“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转化”结出丰硕果实。

全球首创、深海重器“湛江湾1号”顺利下水,全球首艘智能投喂船投入使用,去年下水的省内最大的海上养殖平台“恒燚1号”即将实现收鱼上市……实验室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为打造“蓝色粮仓”注入了强劲动能。

湛江湾实验室海上牧场科技成果和产业孵化展上展出的海藻张氏江蓠。

设立湛江湾海洋孵化器和海洋科创基金,已引入及孵化公司31家,注册资金约10亿元;吸引江苏蓝水集团落户湛江,投资25亿元建设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园;联合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湛江湾实验室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

联合实验室是湛江湾实验室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式之一,利用省实验室的平台优势,联合优势单位精进创新力量,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活动当天,海洋装备防腐防污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等2个联合实验室揭牌。

“和湛江湾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我们可以更加贴近深远海养殖的应用环境。联合式实验室将针对海洋防腐防污这一世界难题,致力研究海上平台养殖装备的防腐蚀和海下防生物污损的新材料。”东方雨虹先进防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建荣表示,目前联合实验室已参与广东省相关重点研发计划,研究成果正走出实验室,走进各种应用场景。

“湛江湾实验室将充分用好省市给我们创造的发展条件,打造湛江海洋科技整合平台,联合国内外的优势力量,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把技术研究放到生产一线,把产业发展需求带进研究任务,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构建‘朋友圈’,朝着百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携手并进。”湛江湾实验室负责同志表示。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苏碧银
值班编委:钟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湾实验室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
  • 乌石渔港秩序井然
  • 湛江市福建商会2025年趣味运动会举行
  • 春日寻芳画里行
  • 剪枝!防风!减小伤害!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