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电力赋能非遗美食,文旅融合焕发新机

2025-04-28 10:42 来源:湛报策划 作者:列钊 郑泽轩 黄剑平 李海明

在广东省廉江市河唇镇,一碗乳白鲜香的鱼头汤,承载着鹤地水库的生态馈赠,寄托着游子舌尖上的乡愁记忆,更凝结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密码。2025年,随着“河唇鱼头汤制作技艺”入选湛江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座因水而兴的小镇再一次迎来了发展新机遇。然而,当文旅产业加速崛起时,原雷州青年运河渠首水电自供区域电力用电紧张,群众用电难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今年3月以来南方电网广东湛江供电局对渠首水电自供区进行电网接收和升级改造,为非遗美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4月20日,湛江供电局接管渠首水电自供区项目专班人员对河头鱼头汤一条街供电线路开展巡检。

非遗传承遇瓶颈 群众翘盼破难题

河唇镇毗邻雷州青年运河渠首,得天独厚的水域环境孕育出“一鱼三味”的特色饮食文化,其中鱼头汤更以“鲜而不腥、浓而不腻”闻名粤西。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非遗+文旅”战略,打造全长1.2公里的鱼头汤特色美食街,汇聚30余家餐饮老字号,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但繁荣背后,历史遗留的供电问题日益凸显:该区域60年代起由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自供区供电,线路老化严重,末端电压低至180伏以下,商户大功率厨电、空调、冰柜等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慕名而至的游客吹着风扇吃鱼头汤的场面时有出现。

“每逢节假日,客人一多就跳闸,吃货们光着膀子喝汤,生意越红火越揪心。”老字号“银湖鱼庄”店主刘老板的感慨道出营商中的痛点。数据显示,改造前美食街供电可靠率仅为98.2%,远低于国家农村电网99.8%的标准,电力短板更是直接导致商户经营成本增加15%,部分游客因用餐体验不佳给出差评,文旅产业提质升级面临严峻挑战。

4月20日,湛江供电局接管渠首水电自供区项目专班人员对河头鱼头汤一条街商户进行用电情况沟通。

政企联动助发展 民生工程暖人心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湛江供电局将自供区接管改造列为“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近日,随着雷州青年运河渠首水电自供区项目全面开工,一场“电力升级攻坚战”在河唇镇打响。供电部门成立自供区接收专项工作组,联合廉江市政府建立“双周调度”机制,针对美食街制定“一线一策”改造方案,新增3台400千伏安变压器,将商户的供电导线加大改粗同将供电半径从原1.5公里缩短至500米以内。

改造效果立竿见影。当地电压合格率跃升至99.9%,户均配变容量从1.2千伏安提升至4.5千伏安,完全满足电磁炉、蒸柜、冷链设备等负荷需求。“我们店里还添置了智能点餐系统和LED文化展示屏。”刘老板算了一笔账:用电稳定后,食材损耗率下降20%,翻台率提高30%,预计年营业额可突破200万元。

4月20日,湛江供电局接管渠首水电自供区项目专班人员对河头鱼头汤一条街商户用电情况开展检查。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乡镇文旅经济再升级

电力升级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参数的提升,更激活了文旅产业的创新活力。美食街管委会主任陈志强介绍,供电可靠性增强后,街区启动夜景亮化工程,新增互动式灯光装置和全息投影墙,夜间客流量增长40%;更有商家引入中央厨房系统,开发鱼头汤预制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把“河唇鱼头汤”品牌推向全国。

这一变革更撬动了产业链延伸,冷链物流的完善让周边养殖户扩大鲢鱼、鳙鱼养殖规模,电力烘干设备助力鱼骨粉、鱼汤膏等衍生产品开发,形成“养殖-加工-餐饮-文旅”的全产业链条。

“电力改造既要解决当前问题,更要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电网升级改造项目负责人表示,将深化“村网共建”服务模式,在保障鱼头汤非遗工坊、民宿集群等新业态用电需求的同时,探索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等技术应用,让可靠电、绿色电成为乡村振兴的“隐形翅膀”。

从袅袅炊烟到璀璨灯火,从灶台火光到数字浪潮,一道道银线为非遗美食文化注入现代能量。这次电网升级改造不仅让河唇镇的夜晚更加明亮,也点亮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明交融共生的创新之路。当鱼头汤的香气随着稳定的电流飘向远方,这里的乡村振兴故事也在书写着新的篇章。

编辑:陈政峰
值班主任:陈惠芬、李文莉、卓文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市民读书购书热情“爆棚”
  • 湛江农垦广前公司火山红薯喜获丰收
  • 知名企业医疗机构齐聚,现场纳贤!求职新篇,就此开启→
  • 我市举行健康素养科普巡讲进社区暨“体重管理年”健康宣传活动
  • 人才“嘉年华” 万人齐赴会
  • 市“职工杯”十一人制足球比赛落幕 雷州工会队夺得冠军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