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假期,朋友谭生一家从外地前来徐闻拜访,不亦乐乎。谭生一家入住徐闻的酒店之后,我带他们游览当地的景观,然后就是品尝当地美食。
谭生是美食家,对美食颇有研究,来徐闻之前显然已经做足了功课,聊起徐闻美食,娓娓道来。
我们来到当地的老街,来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店,一连几天,变换不同的档口,一一品尝当地美食。
首先搜寻当地地上跑、土上长的特产美食,就从闻名遐迩的“羊三味”开始。所谓“羊三味”,也就是羊粥、羊羹和羊骨汤的合称。徐闻的黑山羊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称为运动型和吃“南药”的羊,是放养的,每天行走几十里地,吃山野的树叶和中草药长大,营养丰富而不膻,脆而带有弹性,皮糯而肉香,越嚼越香。吃过“羊三味”,朋友意犹未尽,要再来一碗朴素的羊汤面。
“太好吃了,再来一碗!”谭生一连吃了两碗羊汤面后,又呼叫服务员。
“不能再吃了,你已吃得太饱了!”谭生的妻子赶紧叫打住。
品味了“羊三味”之后的第二天,我们仍然是寻找当地美食,当然离不开菠萝特色美食,如菠萝炒牛肉、菠萝虾球、菠萝炒饭、菠萝咕噜肉、菠萝预制菜……说起菠萝,这是徐闻人引为自豪的,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达70多万吨,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菠萝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天下三分菠萝果,一分甜蜜在徐闻!”
第三天,仍然选择当地陆地上的特产。徐闻白斩鸡以其鲜嫩多汁、皮脆肉滑、原汁原味而深受食客喜爱,徐闻腌粉、甜酸一一品味,当然少不了烧腊。
“此地烧鸭、烧鹅、叉烧味道都不错,外皮略带焦脆,肉里却保持着鲜嫩多汁”,谭生不愧是美食家,每吃一道美食,都有他的独到见解。
还有当地的烧腊搭配蛋黄,真是绝配。徐闻腌葱、合子饼、树叶搭饼、机粽饼、榴莲西米露、椰汁芒果西米小芋圆、香芋西米露等等,在美食老街,我们在每个特色小店都停留片刻,边走边品尝。
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儿时记忆。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制作如白斩鸡、烧鸭、树叶搭饼之类美食。那个年代,村里几代人都是土里刨食的主,哪有心思管什么美食之类的事?那时的人们,普遍少油水,饥饿的肠胃对一切食物充满真实恳切的好感。
虽然那时的乡村美味无法与现在的徐闻美食相比,但是每一个从乡村走到城市的人,首先要战胜的是乡村塞给我们胃部的记忆,这些记忆便是乡愁,它们顽固,而且充满了我们记忆的角落。这些乡愁,通过我们和食物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抵制着其他我们并不熟悉的食物,我们被这些乡愁捆绑着,依赖这样的乡愁,喜悦于这些熟悉的味道,就像依赖父母对我们的爱一样。
美食是让人无法拒绝的,我们从陆地食材寻觅到海上食材。说起徐闻海鲜,品尝过的人们都竖起大拇指。确实如此,徐闻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372公里,港湾星罗棋布,海鲜食材丰富多样。
第四天,我们主打海鲜美食。在美食街,我们点了一份杂鱼汤,几种新鲜的鱼仔放入瓦煲中煲熟,最后放入些许香菜,一煲原汁原味的杂鱼汤展现在眼前,清新而香气浓郁,入口就是满满的享受。
“清蒸几条泥猛鱼,来一碟油炸野生鳝鱼。”谭生望着海鲜对服务员说,“再来一碟炒海豆芽,清蒸几只兰花蟹。”
“还有,再来一瓦煲金鲳鱼干与五花腩肉。”不等服务员介绍,谭生就点起海鲜,“再来几只炭烤生蚝。”
“泥猛鱼,无鳞肉厚,鲜嫩可口。”
“油炸野生鳝鱼,香酥美味。”
“薯粉炒海豆芽,爽口甜滑。”
“清蒸兰花蟹,保留兰花蟹独特的风味,清甜芳香。”
“金鲳鱼干煲五花腩肉,既有鱼肉质感,又有肉类醇香。”
“炭烤生蚝,蚝肉鲜嫩多汁,蒜蓉浓郁,微辣鲜甜。”
每上一道海鲜,谭生就点评一下。谭生对海鲜美食的了解,似乎比我们这些“新徐闻人”还了解,不得不令人佩服。
短短几天,我们成了美食搜索队,几乎尝遍了徐闻美食,然而,还没有彻底体味到徐闻美景美食。谭生表示,留点悬念也好,才能激发欲望,有机会再来大陆最南端徐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