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候鸟立满枝头。记者李忠 摄
廉江市良垌镇象路至省道286示范带一景。 记者张锋锋 摄
中华白海豚畅游雷州湾。 记者欧阳泽 摄
2月7日,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暨湛江临港经济区联合招商大会举行。图为与会嘉宾相互交谈。 记者欧阳泽 摄
3月28日,银行机构助力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图为与会嘉宾参观银行机构宣传展板。记者 张锋锋 摄
6月30日晚,“湛江北站”亮灯。记者张锋锋 摄
湛江文化中心灯火辉煌,与金沙湾的楼宇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 记者欧阳泽 张锋锋 摄
“海陆空”交通川流不息,人畅其行,货畅其流;110条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串珠成链,绘就1846公里城乡蝶变画卷;便企利企惠企举措不断“上新”“加码”,近悦远来的发展热土孕育无限生机。
今年以来,湛江把“抓环境”作为关键支撑,持续用力打造优质硬环境、一流软环境,重塑经济发展新动能、安居乐业新标识、区域竞争新优势。环境筑基,发展启航,湛江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做强交通硬支撑 激荡经济新活力
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物理联通”,为促进经贸和产能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湛江坚持做强“硬支撑”,夯实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湛江铁路建设喜讯频传:6月30日19时,广湛高铁“湛江北站”站名标识的电路调试完成,湛江北站字牌点亮,红色隶体大字在夜色中格外醒目;6月25日,广湛高铁湛江湾铁路隧道铺轨施工全面完成;新建合浦至湛江铁路项目(广东段)先行用地获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项目审批从上报自然资源部到取得批准文件仅用了一日,创下了广东省内先行用地审批的最快速度……湛江市全力打造湛江地区东进、西拓、北上、南下的高速铁路通道,“四通八达,内联外畅”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络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俯瞰琼州海峡北岸,徐闻港客似云来,货如轮转。今年1—5月,“湛江—海南”方向8条集装箱航线对接海南货物吞吐量144.1万吨。这座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迸发出强大活力。
徐闻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虹介绍,暑期客流高峰期,从徐闻港乘船进出海南岛的旅客日均超3万人次,而春运期间最高日客流甚至达到13万人次。当前,徐闻港正努力写好琼州海峡“黄金水道”和客货运输最佳通道文章。
湛江吴川国际机场开辟荔枝运输专用通道,湛江的荔枝从“枝头”抢“鲜”抵达全国食客“舌尖”;深圳⇌湛江航线正式复航,往返两地仅需1个小时;多家航司加密或新增航线迎接暑运,探亲、商务、旅行一键直达……空中通道的繁忙,显示区域经济活力奔涌。
今年4月,湛江、茂名与省机场集团签署协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加强拓展航空市场、完善地面交通、发展临空产业等领域合作,为粤西民航事业和湛茂都市圈建设发展添翼赋能。
今年以来,湛江加快构建“一核四联”交通体系,推动城市区域协同联动能力持续提升。从交通互联到产业协同,湛江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正书写一个个精彩的合作发展故事——
3月底,徐闻县与海口市秀英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两地协作,并与有关企业集中签约27个项目,总投资253亿多元,推动与海南“相向而行、相向发展”取得新成效;
4月底,广州·湛江投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穗举行,签约14个项目,投资金额逾300亿元,两市立足湛江所需、广州所能,推动广湛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突破。
奏响共建共享曲
刷新城市魅力值
晨曦跃出海面,红树林里鹭鸟翩跹、鱼虾嬉戏,镌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密码;午后漫步老街,岭南骑楼、法式建筑与市井烟火交织,尽显松弛韵律;夜幕下,湛江文化中心与湛江海湾大桥华灯璀璨,勾勒“一湾两岸”的浪漫轮廓。蓝海湾、绿群岛、红土地在此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这座滨海城市魅力独具。
城市形象与品质,是民生幸福的标尺,更是吸引资本的名片。今年,湛江强力推进风貌管控提升连片打造专项行动,精心雕琢中心城区风貌,全力守护海洋生态,一座闻者向往、居者自豪的魅力之城正拔节生长。这份成绩单背后,既有党委、政府的运筹帷幄,更凝聚着群众、企业、专家乃至国际友人的智慧力量。
仲夏穿行雷州半岛,城乡焕然一新。以雷霆之势推进的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连片打造专项行动成果丰硕:截至3月底,110条示范带串珠成链,19149栋农房焕新妆容,100多个乡镇、1400个村庄同步开展“三线”整治、撂荒地复耕等工作,“百千万工程”的红利正惠及千家万户。
1846公里的城乡蝶变画卷,由政企民携手绘就。湛江鼓励建筑业企业按“微利牵引、公益先行”参与示范带建设,形成“央企带头、国企跟进、民企参与”的全方位共建格局。在遂溪,许多村民自发为施工的中交四航局团队免费提供住宿、送水,主动看管材料,一些有泥工经验的村民主动请缨参与施工,共建热情高涨。
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与吸引力,今年3月,市委专题谋划推动中心城区风貌提升。当前,这项关乎全域发展、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系统工程,正以多方联动为纽带,奏响城市共建共享大合唱。日前,《湛江市中心城区风貌提升意愿调查问卷》发布,广邀市民游客建言献策。7000余条市民心声、十余位专家灼见,正汇聚成提升城市“颜值”的创意源泉。
湛江在海洋生态保护上同样成绩斐然。近期,红树林与中华白海豚两张生态名片相继走进全国乃至国际视野。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前夕,由中法团队合拍的中华白海豚主题纪录片在法国展映,生动展现湛江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成果,其间,湛江与尼斯以白海豚为媒缔结友好城市。从东海岛渔民到高校专家,从本地协会到全球志愿者,守护白海豚的力量日益壮大,雷州湾频现中华白海豚“组团”畅游的生态奇观。
湛江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创新模式入选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通过多方协作,形成“养殖户—技术方—主管部门”社区共管机制,养殖户变身“护林人”,形成可持续保护合力,为我国沿海地区退塘还林和红树林营造修复提供“湛江方案”。
聚全民之力抓环境,湛江正以共建之笔,绘就城市颜值焕新、魅力跃升的宜居宜业画卷。
优化营商“软环境” 打造发展“强磁场”
“真没想到这么快!下午提交材料,当天就拿到了证书。”近日,湛江市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经办人员吴先生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仅用0.5个工作日便成功领取了11本全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为企业后续的融资、经营等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产权保障,高效便捷的服务令他赞叹不已。
“0.5天办结”,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针对涉企非住宅类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推出的服务承诺,也是湛江践行“以企业感受为导向”服务理念,优化营商服务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湛江持续加强暖企惠企政策供给,千方百计做好要素保障,推进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全市上下形成全力拼效率、拼速度、拼服务、拼项目的浓厚氛围。
数智化时代,“智慧元素”为我市数字政务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全市1649项服务事项标准化,16689项证照免提交,13137项减时间、减跑动;“粤商通”湛江区域可办事项769项,实现企业开办“掌上全程办”、0.5天办结;高效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改造,率先在全省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远程开标率达100%……“数字引擎”正驱动湛江政务服务实现新跃升。
不久前,湛江市三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首批65个优化营商环境“揭榜挂帅”创新项目。政府采购“评审单元舱”推动跨省远程异地评审常态化,“整域授信”破解海洋牧场融资难题,“社会化调解+以案定补”机制打造解纷“快车道”,一项项改革举措精准破题,让湛江打造粤西营商高地更有底气。
今年,湛江惠企力度再“加码”——《2025年湛江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于日前出台,聚焦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全链条、政策落地全过程,从五个方面提出23项措施,细化了209项具体任务,推动服务再提速、效率再提升。
与往年相比,今年工作要点更加注重从企业视角出发,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提出一般不动产登记3天办结率不低于99.95%,抵押登记1天办结率不低于99.95%;新增一批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政务服务质量“一优再优”,企业更有获得感。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湛江的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了项目加速落地、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湛江临港经济区就尝到了“甜头”。
为抢抓省赋予的重大发展机遇,推动湛江临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湛江制定市级“1+N”产业转移政策,以要素保障“赢商”,确保项目能落地、有支撑、可发展。在今年2月初举行的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暨湛江临港经济区联合招商大会上,联盟成员园区增至10个,共促成合作联盟成员园区入园签约项目6个,计划投资额约19.2亿元,拼出了“开门红”。截至2025年4月底,湛江临港经济区已招引产业有序转移项目110个,总投资额超450亿元。
位于湛江临港经济区内的广湛园,已完成工业熟地储备1218亩,正全力推进11个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54亩标准厂房即将交付使用,让企业入驻“拎包入驻”。上半年,新引进招商项目24个,新增计划投资总额53.6亿元。预计上半年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3月底,银行机构助力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湛江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活水”。湛江市政府与各银行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年总授信额度2.11万亿元;12家银行与24家企业进行授信签约,为签约企业提供合计459亿元的授信额度,重点支持我市“四绿一蓝”等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流软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湛江在优化营商环境这条赛道上全力开跑,拿出“拼”的心态、“赶”的姿态、“实”的状态,以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