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裹着桂香漫过鉴江,江心岛的灯火次第亮起,吴川迎来了一年中最甜美的时节——月饼文化博览月。这座被江水温柔环抱的小城,正以月饼为笺,书写着岭南最浓的秋意与乡秘。
开幕式的飘色表演是最动人的序章。彩车转过街角,人群忽然轻呼《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姑”立于高架之上,裙裾随风轻扬,绣鞋微露。那不过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却将仙姿演绎得淋漓尽致:眼波流转似有祥云缭绕,指尖轻点恍若甘霖洒落。百年来,吴川飘色总在中秋与明月同辉。那些悬于半空的稚嫩身影,承载的不仅是代代相传的技艺,更是对团圆最执着的守望。
转过彩车,月饼的香气裹着面香扑面而来。制作区的木案前,老师傅正揉着油亮的饼皮。“选高州红葱头,化州桂圆肉,连花生油都得是本地产的。”他布满老茧的手将饼皮轻旋,金黄的莲蓉便乖巧裹入。最引人注目的“月饼王”直径如人高,四位师傅各执木槌,在“咚咚”的捶打声中,“花好月圆”的纹路渐次浮现。这哪里是做饼?分明是将团圆的祈愿,一寸寸揉进面里,焙入炉中。
若说制作区是岁月的沉淀,体验区便是文化的生长。穿蓝布围裙的孩子们挤在泥塑台前,小指蘸泥,认真捏制迷你月饼。“我要刻个小兔子!”“我做五仁馅的!”……家长举手机记录,镜头里映着沾泥的笑脸,也映着传统在时光中流淌的微光。月饼制作台前更为热闹:游客揉面时沾了满脸面粉,压模时将“福”字按得歪斜,可当金黄月饼出炉,焦香伴着欢呼飘向江面时,连鉴江水都漾起了笑纹。
夜渐深,江心岛的故事仍在延续。无人机在夜空勾勒“吴川月饼”的金色字样,打铁花的师傅抡起木勺,1600℃的铁水腾空绽放,如银河碎落人间。围观的老人轻声感慨:“我小时候看打铁花,也是这样的星星落下来。”年轻人手捧新出的流心月饼,甜香融着铁花的热意,在秋夜里织成一张温暖的网。
月至中天,江风送甜。这甜,是老师傅揉面时的专注,是孩子们捏泥时的欢欣,是老辈人凝望铁花时的追忆,是年轻人品尝新味时的惊喜。它从百年前的木案飘来,在今人的笑声中愈发醇厚,终将顺着鉴江水流,飘向更远的远方。那里有吴川的月,吴川的饼,更有永不褪色的——团圆守望。
指导老师:林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