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麦德姆”在徐闻东部沿海登陆,狂风暴雨给我市农业、渔业、林业带来“重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我市农业、渔业、林业部门迅速吹响“集结号”,组建救灾复产工作组与技术专家团队“双线并进”,深入受灾最前沿,以科学施策为“利器”,指导群众开展救灾复产,奋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全市农业、渔业、林业救灾复产工作正紧张有序推进。
农技人员到受灾田地指导救灾复产。
农业:精准施策减灾降损
台风过后,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组到受灾严重的徐闻等地察看甘蔗、香蕉、柠檬和农业设施等受灾情况,指导农户及时清理田间杂物、疏通排水渠道,防止积水进一步损害作物根系;对于受灾严重的田地,协助农户规划改种补种作物,提供适宜的种子和种植技术指导。
为实现“全方位”救灾复产,市农业农村局成立5个工作小组,分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基地、养殖场一线,既当“指挥员”统筹复产进度,又做“服务员”解决实际难题。同时,组织市、县、镇三级108支农技“轻骑兵”穿梭田间,集中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保卫战”,对受灾农田进行疏浚清淤排灌。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派出工作组81个、农技人员3589人次,上门指导123家受损养殖场完成圈舍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针对养殖场“断料”困境,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饲料企业开通“应急配送专线”,为23家养殖场解了“燃眉之急”;随着电力逐步恢复,多数规模养殖场已重启复产。此外,累计清理疏通农田灌溉排水沟渠53.6公里,协调调配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也正“源源不断”运往受灾农户手中,为复产注入“强心剂”。
在理赔保障上,市农业农村局与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无缝对接”,采用“无人机航拍+地面核实”的科学定损模式,高效完成水稻、水果、甘蔗等作物损失核定。各承保机构同步开通“绿色理赔通道”,简化流程单证,实行“快处快赔+先行预付”机制。截至10月7日,通过预赔快赔渠道已赔付到位资金283.45万元,为农业经营主体抢抓复产赢得“黄金时间”。
渔业:迅速下沉抢抓灾后复产
台风来临前,市海洋渔业局便启动“防风前置战”,5个督导组提前“下沉”沿海乡镇,通过微信群、短信、广播、入户走访等渠道密集转发防风指引,覆盖人数超10万人;同时依据市场规律,引导企业“抢收”成鱼入库、“快销”鲜鱼上市,减少台风前的存量损失。
台风过后,依托救灾复产工作领导小组体系,5个专项小组“兵分五路”,火速下沉乡镇养殖区,走访各县(市、区)30多个受灾严重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聚焦“查灾损、通水电、保防疫、促销售”四大重点。督导组在一线操控无人机“空中侦察”,精准掌握网箱、池塘受损全貌,对道路中断、水电不通等“特急”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市防办协调增援解决。
指导水产企业全面投入自救复产“攻坚战”:对损坏的网箱展开“抢修战”,加固框架、修补网衣、更换护栏;同步开展饲料投喂和动保产品投放,为鱼类进行抗应激处理,降低疫病发生风险。针对灾后出现的伤鱼、死鱼,工作人员主动牵线冷链物流企业,帮助养殖户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
理赔工作同步“加速跑”:全市5家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全部启动定损理赔,海洋牧场险及水产养殖险已理赔深水网箱306个、养殖池塘400亩,累计赔付775万元。广东渔业互保协会则积极落实渔民人身意外伤害险、渔船财产险等理赔,67艘报案渔船已全部完成筛查和现场查勘,均符合理赔条件,预估赔付140.52万元,目前正协助渔民收集资料,将通过绿色通道快速放款。此外,各保险机构派出援助人员46人次,帮扶养殖户23户,捐赠漂白粉、防汛袋等物资助力救灾。
林业:统筹推进救灾复产
台风过境后,市自然资源局立即启动“抢险救灾模式”,统筹各方力量打响林地恢复战。
针对大量树木倒伏的情况,有关部门采取“机械开路+人工精细”的协同模式作业:大型机械负责清理主干道倒伏树木,人工队伍则对林间、绿化带树木进行扶正加固。截至10月7日18时,累计清理、扶正倒伏树木84137株,并及时转运树枝枝叶,消除火灾隐患。
为加速森林保险理赔,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专项沟通协调小组,指导各县(市、区)区开展报案工作。针对雷林及林险大户人力难以快速覆盖的问题,计划于10月9日投入固定翼无人机开展“空中查勘”,提升定损效率。同时,指导各县(市、区)逐级向省林业局申请采伐指标,已获批约22000立方米,用于生态林桉木的紧急采伐更新。
据了解,市自然资源局将重点推进灾后重建:有序开展农场林场林木清理与树苗补种,推动受损林木“变损为益”——将倒伏木及时转化为商品木材,为林农提供重建资金;优先清理威胁道路、电力设施的危险林木,并降低林区可燃物负荷,从源头防控秋冬季森林火灾风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