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的见证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举行。(10月10日《湛江日报》)
当南海1522米深处的“源火”在十五运会圣火台升腾,那簇由中国自主科技点燃的火焰,不仅照亮了大湾区携手共进的体育梦,更将湛江这座滨海之城“坚毅、坚韧、坚强”的品格映照得愈发鲜明。
“坚毅”,将是湛江“全运答卷”中直面挑战的不屈底色。这份品格,早已在湛江与风浪的长期博弈中淬炼而成——面对台风过境的破坏,这座城市从不退缩;耕海牧渔的征程里,也从未因挑战而止步。而在竞技赛场上,这份坚毅化作了运动员绝境中的“不放弃”:是跆拳道赛场首局失利后,仍能凝聚力量、精准反击的逆风翻盘;是沙滩足球决赛濒临落后时,门将在底线抢球助攻、点球大战扑出关键球的力挽狂澜。这份坚毅,是困难面前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坚定,是在压力顶点仍能保持清醒、突破困局的勇气。它让湛江健儿在竞技赛场上,不仅收获了奖牌的荣光,更展现了一座城市面对挑战时“压不垮、打不倒”的硬核气质。
“坚韧”,将是湛江“全运答卷”中沉淀岁月的执着力量。如果说坚毅是“临门一脚”的决绝,那坚韧便是“滴水穿石”的持久。湛江向海洋要发展、谋未来的历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从港口建设的日夜攻坚,到科技创新的反复试验,这份“久久为功”的韧劲,早已融入城市血脉。在体育赛场,这份坚韧有了更生动的表达:是体操小将年复一年打磨动作,终于迎来一战成名的高光时刻;是中年足球健儿扛住家庭牵绊与岁月伤痛,以平均45岁的年龄重返绿茵场的坚守。这份坚韧,是平凡日子里对体育热爱的不离不弃,让湛江的“全运答卷”有了时间的厚度。
“坚强”,将是湛江“全运答卷”中同心同行的集体回忆。湛江的“坚强”,从不是孤军奋战的“硬撑”,而是一股百川汇海可撼天的信念——抗台风时,是全城上下分工协作、互帮互助的众志成城;谋发展时,是政企民同心同向、同题共答的协同发力。这份坚强,在全运赛场上将化作“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生动实践:竞技赛场的突破,离不开教练团队的指导、队友的配合;群众赛场的绽放,源于队友间的相互支撑、背后家庭的理解包容;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是这座城市的体育底蕴、浓厚氛围,支撑着一批又一批运动员向梦想发起冲击。这份“坚强”,是个体与集体的同频共振,是“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能走更远”的深刻诠释。湛江的“全运答卷”,绝不只是少数人的“高光记录”,而是八百多万人共同参与的“集体叙事”,藏着一座城市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以“坚毅坚韧坚强”书写全运答卷!十五运会,湛江准备好了!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