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北京新开实体书店上百家,这些新书店面貌多样,不少书店融合餐饮、文创、展览、沙龙、演艺等多元业态,致力于将书店打造为“文化综合体”和“城市会客厅”,有的甚至颠覆了读者对书店的固有印象。记者日前精心挑选了几家特色书店,进行了探访。
北京有了首家香港艺文书店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程功摄
联合书店·紫荆文化阅读馆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四路65号紫荆文化广场一层,于今年6月22日正式营业,300余平方米的空间,尽情述说着生活之美和文化之魅。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程功摄
这家书店是紫荆文化集团旗下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在内地打造的书店品牌。书店秉承联合出版集团 “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中国气派、香港特色”的愿景使命,传承了香港三联书店、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三联等出版品牌的百年文化基因,并融合了该集团在香港近五十家书店和广深两店的特色,以进口原版图书和港台图书为主,兼有内地出版社畅销图书,堪称首都独具国际特色、艺术气质与生活美学的文化新地标。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程功摄
作为北京首家源自香港的艺文书店,一进门,书店主题专架就将浓郁的秋之气息带给读者,看云、观鸟、感受美景、览香港老物件、逛台湾书店……品类多元的图书精美又有品位,联合书店·紫荆文化阅读馆图书板块负责人司洋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展陈,引导读者细腻地感知秋天,触摸与这个季节相关的方方面面。”他说,主题专架隔一段时间就会动态更换不同主题、不同图书。
在这家书店,每一本书都被精心、温柔、细致地对待,书店时刻都做好它们即将被带走的准备。店内简体版与港台原版图书的比例为50:50,总共有6000多个品种18000册图书在售。所有的港版、台版图书都贴上标签,让读者一目了然。“《香港遗美》是我们主推的一本书,充满浓厚的港式美学,图书模仿老店门面的镂空设计,有对香港民间艺人的丰富记录。”司洋说,这本书以摄影的方式,希望通过镜头“唤醒”香港旧有事物最美的灵魂。他更特别提及,尽管书店图书复本量不多,但重点推荐的图书都会提供样书,而样书全部被细心包上书皮。
和其他书店不同,书店会将同一本书的繁体版和简体版同时展陈,让读者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书籍文化的奇妙之处,比如《翻译的危险》就有两个版本,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推荐语都截然不同,“有读者会买上两本,对比着读。”司洋说。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程功摄
书店特展区展出数量高达1100册的DK英美版的原版样书,全部可供大小读者拆阅,这些读物置身于阶梯中,小读者坐下来,就能轻松寻找和归还。书店艺术展览区则展出“好书好报,纸上霓虹”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图书海报设计展,每一本书呈现设计心语,给观者带来启发。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程功摄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家书店将社科、历史类等非虚构图书放在一层,而文学、漫画等虚构类图书居于二层。二层的书架会依次排开,如同图书馆的阵势,自习台和书架融合在一起,人和书无缝连接,谁也离不开谁。在这里,读者会和台版的《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等世界名著相遇,会与港版的《西游记》《香港文学大系》等谋面,也会和王小波、王朔、阿城、徐则臣、乔叶、止庵等北京作家的作品邂逅,还会和童年记忆《蜡笔小新》《逮捕令》等经典日漫重逢。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程功摄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程功摄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不怎么看书的人愿意拿起一本书翻阅,让喜欢看书的人能遇到更多心仪的内容。”司洋说,书店因此对图书的选品,格外看重。为此,这家书店还策划了多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一本读书会”北京站、“联合书店”名家讲坛、京港书讯直通车、双城共读推荐书单等文化活动,帮助北京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香港图书出版业态和各出版品牌的选题特色,了解香港最新出版动态,呈现港版图书特殊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内核。
这家24小时书店有点“喧闹”
谁说书店就一定要静悄悄,宣南书店(法源寺店)颠覆了人们对书店的固有印象,这甚至是一家略微有些喧闹的24小时书店,每天人流量至少上千人次,到了节假日更高达上万人次。

宣南书店(法源寺店)位于西城区烂缦胡同南口,记者探访时发现,即便平日,这里也几乎座无虚席,室内室外、楼上楼下、露台上都有各路读者纷至沓来。店内,有附近居民带着孩子在书架前寻找图书的,有老街坊一起相约读书的,也有在电脑前一直投入工作的上班族。王玉是一名家教,再过两个小时要上门教英语课,她总会利用这个空当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再隔着落地窗看着大街上的人来人往。她说,这是在给自己充电。正在中国戏曲学院读研的晓玲说,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氛围令她惬意,“我喜欢有一些人、有一些细小的噪音在旁边,这会让我更专注。”此时,晓玲正在阅读一本英文原版童书,还一边做着笔记,她希望通过阅读英文原版读物提升英语水平。

在这家书店,免费阅读的图书和售卖的图书泾渭分明,售卖图书有专区,所有图书都带塑封;而免费阅读图书同样设有专区,所有图书都不带塑封。书店负责人王杉杉告诉记者,新书有6000余册,免费阅读图书的有万余册,每三个月都会定期更换。

“书店还结合了咖啡、 下午茶 、商务休闲、公司聚会等多种元素。店内还推出多样的评书、相声等演出,并定期举办兔爷、掐丝珐琅、风筝、毛猴等非遗手工制作。”王杉杉说。
王杉杉还告诉记者,书店与烂缦胡同的13家特色店铺共同构成一个文化街区,在展陈柜里就售卖文化街区图,“元创小院”“小马撒欢”等文创小店等都一一呈现其中。
这家唱片店将摇滚坚持到底
独音唱片店位于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交东小区10号楼一层底商,这家今年6月底开业的唱片店,是音乐迷“精神家园”一般的存在。

今年6月底开业时迎来大量音乐爱好者。
这家唱片店低调、质朴,更散发着激情和静谧,上万种CD光盘和黑胶唱片构成一个丰富多元的音乐天地,尤其是摇滚、重金属、朋克音乐专辑,不少都是市面上难以寻找到的。独音唱片创始人郭泳宏告诉记者,独音唱片有14年历史,搬到新的地址比老店大了许多,功能性也多了,之前都是单纯的唱片销售,现在除了唱片区域还有周边产品、咖啡饮品、活动区域、黑胶唱机设备等,还不定时在店里举办音乐人分享发布会。

“我非常喜欢收藏唱片,当年开唱片店的初心是希望能通过微薄之力给大家推荐好的音乐。”郭泳宏的目的显然达到了,台湾青年罗易刚刚大学毕业,他利用打工赚的钱到大陆旅行两个月,偶然走进独音唱片店,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在这家店,他发现了自己热爱的赵雷、野孩子乐队的音乐专辑,他转得很慢很细,不知不觉,手里已经捧着12张音乐专辑了。

“这家店在摇滚圈很有名,这次特意来打卡。”刘沫萱来自深圳,此次来北京是参加面试,她说自己曾去过迷笛音乐节现场,从此迷恋上了摇滚乐队,当淘到反光镜乐队《释你》专辑,更是如获至宝。
郭泳宏说,新店开张以来,销售情况比预期要差一些,但他依然对未来抱有信心。“我希望独音唱片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期待遇见更多有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