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狄在徐闻港志愿服务滞留旅客被央视报道的画面。
近日,徐闻县籍的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达人”陈俊狄,荣获国家奖学金。他同时也是徐闻的一名“志愿红”,这位获得 50 余项荣誉2024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子,志愿时长346小时,他用专业知识为公益赋能,以赤子之心扎根基层,在青春赛道上书写了“学业与公益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
11月26日,刚刚领到1万多元国家奖学金的陈俊狄表示,将这份奖学金的一部分捐献给徐闻县阳光志愿者协会,帮助有需要的人。
陈俊狄是徐闻县阳光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他从高中起坚持志愿服务至今。他说,专业能力是志愿服务的 “加速器”,他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所学所思,尽数转化为服务乡邻的实在本领。他搭建的帮扶对象信息库,让精准对接效率直接提升 40%;在抖音、视频号发布的 20 余条志愿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超 10 万,吸引百余位青年加入志愿队伍。
更难得的是,陈俊狄将实践融入学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3 篇专业论文,在省级媒体等平台刊发近 30 篇志愿新闻,让徐闻的公益故事传播得更广。在 “展翅计划”实习中,他撰写的《徐闻县乡村养老志愿服务现状与优化建议》报告,更为当地公益服务体系完善提供了有力参考。
如果说专业是他的 “硬支撑”,那么初心便是他的“指南针”。作为徐闻县人民医院作风建设会议上最年轻的群众代表,他结合志愿陪护经历提出的“优化挂号引导流程”“增设爱心服务岗”等建议,全部被医院采纳落实。
在县医院的志愿服务中,他为听不懂普通话的老奶奶全程翻译就医;他将独居老人的就诊时间、行动不便者的陪护需求一一记在手机里。这份把群众放在心上的细致,让他变为群众信赖的“代言人”。
陈俊狄在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更显青春担当的重量。台风 “韦帕”突袭时,他第一个报名应急救援,在齐腰深的积水中背着 82 岁独居老人转移,球鞋被杂物划破也浑然不觉;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期间,他创新制作“防疫顺口溜”短视频,配合走街串巷宣传。港口码头的便民服务点、社区核酸检测现场、乡村振兴调研路上,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央媒多次报道他的事迹,而他最珍视的荣誉,却是独居老人带来的热鸡蛋、困境儿童画的 “志愿者哥哥”画像。
陈俊狄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奖台上。受访者提供
手捧国家奖学金证书的陈俊狄,脚步并未停歇。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他正继续用代码敲出暖流,让青春在志愿服务的征程中绽放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