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精准扶贫“亮点”受推广

2017-03-02 11:5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欧丹丹 李振宇

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

    融入是最好的精准识别

    “遂溪县河头镇山域村有48户贫困户,200人贫困人口,谁家种了什么,种了多少亩,孩子在哪上学,外出劳动力在哪里上班,工资大约多少,我心中全部有数,现在到村里,只要说出名字,我就知道是哪家的成员。我认为,融入是最好的精准识别。”遂溪县河头镇山域村驻村干部黄建伟的开场白引起了众多驻村干部关注的目光。

    融入当地,讲究方法;普法先行,树立威信。黄建伟告诉记者,2016年5月10日到达山域村的第一天,他就开始了“大概”的识别工作,跟所有见到面的群众握手致意。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来学法”活动。这是黄建伟在三水区白坭镇负责的一个普法品牌,就是通过孩子们“带”法回家,跟家长一起学或者讲给家长听,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法制读本上大多是与农村相关的法律故事和知识,让群众知道有矛盾有纠纷通过讲道理讲法律去解决。这样,群众不但学了法,还知道来了一个讲道理讲法律的扶贫干部。

    以同情心、同理心化解群众顾虑。贫困户陈某对扶贫政策有疑虑,黄建伟直奔他的农田里,帮他摘花生,同时把新时期精准扶贫的政策通过村干部“翻译”说给他听,赢得了他的支持,他不但自己拿过信息采集表填起来,还教黄建伟调查时应注意一些什么。不久,黄建伟又给他的孩子推荐就业、申请助学款。现在,曾经懒散的陈某变勤快了,还与黄建伟成了“哥们”。

    资金使用,计划调查先行。“无论要做什么,都要让群众得到实惠。切身利益相关,群众比我们会花钱。以此为出发点,就会得到群众支持,他们还会一起想办法、出主意。把他们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做出使用资金的安排。”黄建伟介绍说,以打铁仔村道路工程为例,村干部与工程队做的方案预算是80万元,最后他约来该村几个村民一起商量、测量,改变路的走向、修好旧桥,最后预算63万元。群众还纷纷出来帮忙,三个月的工程期,两个月不到就完成了。

    项目推进,精准施策,真帮实扶。黄建伟驻村以来,通过精谁识别工作,掌握了制约山域村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山域村已完成高标准水厂建设,完成了“最难啃”的民生工程——打铁仔村通村道路。此外,还开展了学校安全防护网、卫生站医疗设施改善、沿省道亮化工程、村广场连片改造等项目建设。

    因户施策,促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黄建伟认为,要引导群众看市场,既要产更要销。贫困户殷胜在帮扶下,黄建伟建议他加种植美人椒,别跟风种青椒,赚了钱。此外, 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做好产业扶贫。去年,黄建伟成功将山域村农产品打入了广州年货展销会,反响热烈。

    树立“大扶贫”观念

    “树立‘大扶贫’观念,多措并举才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缪海林是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驻峥角村的驻村干部。当天,众多驻村干部参观了他整理好的扶贫台帐。对缪海林来说,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好社会扶贫宣传工作。积极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由村委会积极动员企业、乡村能人参与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制作精准扶贫横幅、宣传栏、扶贫攻坚示意图和相关制度牌,建立结对“一对一”帮扶花名册,加大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

    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调查摸底工作,不断壮大村民自身造血功能。去年10月工作队组织110户贫困户的家庭成员,召开峥角溪村新时期精准扶贫种植(番薯)培训大会,教育和引导全体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的内生产动力和主动性,自觉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树立通过自主创业、摒弃懒惰习惯、依靠自身努力逐步摆脱贫困的信心。据悉,去年10月,根据峥角溪村10户贫困户的需求,经村“两委”会议同意后,成立了横山镇峥角溪村番薯种植经济合作社。驻村干部通过协调,贫困户和一般农户之间置换土地,“聚拢”22亩地种植番薯。驻村干部发动贫困户对地上原有的农作物及杂草进行清理、平整,总投入资金约10万元。如果番薯亩产能有2千斤、市场价3元的话,可收入13.2万元,一年两造共26.4万元,10户贫困户50人每人年增加收5280元,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产业帮扶到户到人。

    积极开展扶贫助学。去年驻村干部所在帮扶单位为峥角溪村小学300名学生捐赠书包、文具、篮球等文体、生活用品,并成立横山镇峥角溪村慈善基金会。积极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开展了4次走访慰问,共110户贫困户得到了慰问。扎实开展“四校长”工作。在摸清村内治安情况的基础上,驻村民警把消防、交通、禁毒、法制课程走进学校,积极开展安全教育讲课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四校长”通过现场授课、实验游戏、观看电影、派发图册等多种形式,为300多名山村师生送上了有趣而实用的安全教育课,实现物质和精神的精准扶贫,受到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产业扶贫寻突破

    陈春华是来自佛山市禅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的驻村干部,自从入驻营仔镇大山村,做了许多脱贫铺垫工作,一些扶贫设想赢得了众多驻村干部的关注。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去年11月,在大山村小学举行了养鸡培训班及家政服务培训班,该次培训班(两期)共吸引了128人参加,共发放培训资料及宣传单张200余份,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加快了贫困户增收的步伐。二是推动村民积极参加招聘会。组织贫困户有意愿出外务工的家庭成员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招聘会,成功介绍5名贫困户到当地或者佛山工作,转移就业有效加快贫困户的脱贫。

    产业扶贫,长效发展。对口帮扶单位领导、驻村干部与镇村干部多次实地调研产业扶贫项目,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可行性研判,确立以合作社养殖肉鸭、蛋鸭,贫困户散养走地鸡为该村的主导发展产业。去年为全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放了鸡苗和饲料,同时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廉江市园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已成立,近期将实施养殖肉鸭、蛋鸭项目。今年拟以产业扶贫为主线寻找突破口,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第一期开发港沟50亩用于合作社进行10000只肉鸭养殖,预计投入60万元。每年可养殖肉鸭3-4批,按每只盈利5元测算,预计收益15-20万元,贫困户每户每年可以分红约3000元。剩余200亩港沟将分段开发进行出租,预计每年可收取租金8万元;推进贫困户养殖走地鸡,预计投入15万元,每户贫困户可增加8000元/年。

    以就业扶贫为抓手。一是继续加强贫困户的就业技能培训,确保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个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二是积极推荐贫困户到珠三角或者本地城区工作;三是利用合作社创造村内就业的机会。以政策兜底为保障,落实五保、低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确保贫困户家庭成员100%参保;落实教育政策,确保贫困户适龄子女不因贫困辍学,继续资助两名贫困户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完成年度的危房改造计划;五是积极发挥慈善金的作用,使因学、因病、因灾的贫困户得到一定的保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