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保守统计,我市市区电动车数量已超过60万辆,电动车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但也造成了电动车的停放及充电问题。
作为非机动车,电动车既省力又省钱,近年来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 “代步工具”,所以近几年电动车保有量增速非常快。伴随着其数量的增长,与之相关的安全事故数量也日益增多。
目前,我市绝大部分电动车缺乏统一规划专门充电的地方。电动车充电一般需6-10时,车主不可能一直蹲守,所以过分充电的现象很普遍,充满即拔不具备可操作性。一些居民楼里电动车到处停放,甚至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和楼梯间也停满了电动车,甚至一些住在二楼以上的业主只能从楼上拉一条电线下来为电动车充电。
对于电动车充电存在的安全隐患,许多小区也贴出通告,规定任何人不得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处,不得长时间充电,甚至开出罚单,但效果并不好,楼上“飞线”充电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小区内如何杜绝电动车无序充电、乱停乱放?市人大代表钟日新建议,政府牵头,整合派出所、社区、物业等资源,推广安全充电装置。每套电动车安全充电系统,约有8-10个插孔,能同时满足七八辆电动车的充电需求。每一个安全充电系统的插孔右侧配一个二维码,用户微信扫描后,即可接入电源为电瓶车充电。在扫码点击“开始充电”后,才会接通电流。充满一次大约需6小时,一次1.3-1.4元,一辆电动车一个月用电费用在20元之内。
同时,用户手机可全程察看充电状态,遇到插头被拔、充电完成等情况,都会有消息第一时间推送到手机上。用户的充电详情,还会实时反馈到小区中控室,供小区工作人员24小时监控,甚至连电动车被偷也会及时发送信息。
结合云端设备和智能硬件,在管理上更加方便、科学、精细化。大家可以统一有序地去充电,而不会出现用户私自拉线充电的安全问题。推广电动车“智能充电”,就是治理电动车火灾的一个好办法,既解决充电难题,又能消除安全隐患。
链接
近年来,我国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并呈逐年增长趋势。据资料统计,上半年国内共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故8起,涉及车辆总数却高达98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