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道678线廉江塘蓬至长山段改造完工,焕然一新的沥青路面宽阔平整,交通标识醒目明了,配上路边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全国两会期间,农村公路建设是热点话题,记者获悉,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坚持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坚持建管养运并重原则,发挥市县乡村合力功能,注重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强化农村公路管理,改善农村公路养护,优化农村公路运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向路网结构优化、服务能力提升、运营效果良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农村公路建设加快。
现状:“四好农村路” 通到百姓心窝里
“那时候路上全是尘土,别说坐在门口喝茶了,就算坐在屋里也得关紧门窗。”在雷州市附城镇韶山村村民林先生的印象中,村庄到雷城的路坑坑洼洼,刮大风时房屋都被尘土遮盖,出行很不方便。如今,进城路不仅修起了宽阔的硬底化道路,公交车也开进村里来,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处于湛江第一高峰——双峰嶂的上山村,景色优美,风俗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以前因道路难行,这里很少能吸引到游客。如今硬底化道路通到村里,这里成为湛江的旅游胜地,村民们纷纷抓住机遇,转型从事休闲旅游业,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道路通百业兴。 我市加速打通雷州半岛大交通网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增强了城乡互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了农村居住和出行环境,还有效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据介绍,2013-2017年,我市累计完成新农村公路硬底化4178公里。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0193.648公里,其中县道573.727公里,乡道8843.807公里,专用公路15.943公里,村道10760.626公里。
在吴川吴阳镇成秀村,走在一条平整的水泥路上,村民林福笑着对记者说,“四好农村路”给村民带来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通到了百姓心窝里。
规划:2020年底实现农村公路硬底化全覆盖
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通行政村”到“通自然村”,农村公路逐步铺就幸福路,而部分农村公路狭窄,建成后日常护养跟不上,公共交通未到村等问题仍然存在,从解决“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路”如何破题??
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从注重连通性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从适应精准脱贫向引领乡村振兴转变,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水平、管理养护水平、服务质量水平和路域环境。
我市农村公路路网结构逐步优化。根据《湛江市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2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底化公路;到2020年底,实现全市所有自然村通硬底化公路,覆盖全面、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此外,到2020年底,市统筹协调、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农村公路分级管理体制基本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更畅顺。“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落实:“四好农村路” 示范县创建活动启动
据介绍,我市已启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要求按照省制定的创建标准、申报程序,遵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和“经验突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原则,组织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积极申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力争省政策支持。
今年将在各县(市、区)推行试点,先按“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要求,选取1-2个乡镇试点,再总结和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以示范典型调动各县(市、区)创范积极性,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步伐。
“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正在变为现实。《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建制村通客运班车比例达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级以上(含)的县超过60%,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基本形成,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均等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