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明确要求,既是总书记在新时代赋予广东的新使命,也是吴川必须凝心聚力为之奋斗的目标。”12日,吴川市委书记全可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吴川市全体党员干部为之深受鼓舞,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今年以来,吴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找准立足点和发力点,以实干快上推动吴川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喜人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名湛江前列。1-3月,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同比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8亿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36.6亿元,同比增长5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8亿元,同比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47.5%。
以“好”为标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示新作为
积极探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快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价、绩效考核制度,对实绩突出的,该表扬的表扬,该重用的重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挪位子的挪位子。例如吴川最近对一些部门和一些镇街在行政执法和维稳失责问题上严肃追责,敢于动“刀子”,处理力度大,社会反响良好。二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核心任务,加快市内38家“僵尸企业”重组出清,抓紧完成12家建筑企业转制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三是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商事登记改革,推动暖企助企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探索新型工业电商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吴川产品“网上行”。五是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比如说传统的废旧再生资源产业,经过引导后,现在对达不到规模或未严格配套运行环保设施的,坚决严禁进入。继续深入推进鉴江、小东江环境综合整治,让吴川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是经济体系的基础和内核。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为着力点,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重点支持羽绒、食品、鞋业三大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含量,向中高端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品牌鞋业、做精做响食品加工业、做优做深羽绒服装业,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吴川月饼已获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羽绒制品正在申报中。鞋业也在酝酿品牌升级方案,这是未来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二区”建设。一个是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抓紧王村港到吴阳金海岸滨海旅游度假带的规划建设,重点抓好鼎龙国际海洋生态度假中心、南海明珠、荣基吉兆湾观光度假区三大滨海旅游项目建设,把吉兆湾打造成为省级滨海旅游集聚区和中国南方滨海休闲旅游理想目的地。另一个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临空制造业、临空服务业等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构建华昱产业转移园的高质量产业布局,今后进园要按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少用地、少污染、低能耗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产城联动,打造工业新城。又如吴川的传统农业,今后要向水乡特色观光型农业方向发展,增加附加值,提高含金量。打算以租赁的模式配置8000亩用地,布局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
聚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吴川是湛江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枢纽区域,是湛江对接珠三角的最前沿窗口,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推进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建设,不负800多万湛江人民的厚望。目前,机场征地征迁工作首期征地完成99%,房屋征迁完成91.4%,安置区土方工程已完成,机场先期工程已动工建设;新增征地征收完成94.97%,创造了湛江史上重大项目征迁最快速度,获湛江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在公路交通建设方面,吴川市提速推进。去年投入7.8亿元,加快公路建设。汕湛高速吴川段建成通车,机场高速、滨江路、火车站进站公路动工建设,改造升级县乡村道路87.7公里。
以“放”为坐标,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上展示新作为
一方面,吴川的人文、乡贤优势突出,在粤西各县(市、区)中拥有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湛江国际机场迁建、深湛高铁即将通车,广湛高铁、机场高速的加快推进,吴川作为粤西快速交通的重要枢纽,连接珠三角和北部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我们将结合这两方面实际,充分发挥作为湛江东大门、连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桥头堡优势,积极融入湛茂阳沿海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和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在资源要素、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上对接融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切实加强与周边及先进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交流,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设沿海开放型经济体系。
以民为本,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展示新作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法治吴川”和“平安吴川”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一是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层层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二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湛江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0年)》,努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抓住两个关键词发展富民产业。一个是“中高端”。推进产业升级和就业结构联动升级,为百姓创造更多“金饭碗”“银饭碗”。另一个是“特色”。引导各地挖掘自身禀赋优势,注重植入生态、绿色、田园、文化等元素,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强富民带动力,拓宽富民受益面。三是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最大决心最强措施全力推进,敢于“放枪”,实实在在整治问题,抓出典型案例来。以“零容忍”态度,重拳打击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黑恶势力。四是抓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源头治理,加快构建完善“大排查”“大调解”工作体系,努力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五是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为本,大力推进法治镇街、法治村庄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观念。严格落实“四民主”制度,建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