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要求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树立科学理念,分类指导,加强全链条管理。
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垃圾分类。从2016年起,赤坎区先后在金沙湾片区和市区部分物业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和集中处理试点。在广大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收集覆盖率及准确率都明显提升,有效推动了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成效突出,社会反映良好。
今年3月,我市出台《湛江市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决定今年全市全面同步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中赤坎区到2020年底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5月6日,赤坎区印发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5月12日召开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动员大会,部署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工作,坚决打赢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战。
湛江市第三十二小学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齐抓共管 党员争做垃圾分类“排头兵”
赤坎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核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组织调度,督促第三方服务单位、物业企业到岗到位、履职尽责,引导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中来。
赤坎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成立以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赤坎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区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统一协调指挥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成员单位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工作机制。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基础党组织作为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检查;带头实施垃圾分类,组织属地城管执法中队、市场监督管理所等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居住区和公共机构开展垃圾分类督导检查,共同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局面。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赤坎区委组织部向区全体党员发出《“垃圾分类,党员先行”倡议书》,倡议广大党员带头争当生活垃圾分类的先行者,积极参与、率先垂范,主动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标准,做好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投放,让主动分类、自觉投放成为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通过身体力行影响身边人共同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带头争当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者,积极向亲人、朋友、邻居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知识、做法,帮助更多人树立生活垃圾分类观念,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充分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引导群众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带头争当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督者,坚持从自身做起,带头做好引导监督,时刻关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动态,及时反馈群众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和想法,对他人乱扔垃圾、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阻。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共同营造生活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金沙湾广场内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体验展厅,市民亲身体验学习垃圾分类。
整合资源 竭力完善垃圾处理系统
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点多、线长、面广。赤坎区为做好这项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致力于建立健全系统、科学和可操作的垃圾分类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政府、市场、公众各方面作用,合力构建各级各方步调一致、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全员行动,协同作战。区垃圾分类办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作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完善配套措施,保障专门工作力量,持续抓好落实。各部门根据职能职责,按照“条块结合,管行业也管垃圾分类”的原则,在抓好本单位落实垃圾分类职责外,还要抓好所管行业、系统内单位的垃圾分类创建工作。
全过程分类,全链条管理。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链条长,任何一个环节没跟上,都会导致效果大打折扣。为抓牢全过程分类工作,赤坎各方围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对每个环节提出定量、定节点的任务目标,努力做到上中下游、前中末端齐发力。截至目前,赤坎区已基本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全链条处理体系。全区上下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了面上加速覆盖、机制不断健全、氛围日益浓厚的局面。
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方面,赤坎区各街道负责全面统计调查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由赤坎环卫处统计汇总后根据需求及时采购或建设。标志喷涂统一、规范、清晰的垃圾收集箱桶在赤坎随处可见,做到分布合理、数量充足、环境良好,确保功能完善,干净无异味。另外,提前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布局,公示收集站点分布、开放时间。区环卫处已选址建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贮存分拣场”“大件垃圾(如废旧家具和家电等)中转拆解场”,工作已全面展开。
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攻坚克难 全力打破垃圾分类壁垒
赤坎区在全面铺开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发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系统还不够完善,存在混收混运现象,分类收运设施难以满足垃圾清运需求和垃圾分类要求,也与居民分类投放习惯不匹配。为此,赤坎区多次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持续强化各级各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垃圾集收运等场所一线督导检查,现场协调推进。群策群力、深入研究,坚持不懈抓牢全程分类,实行全链条管理,确保分类投放简便易行,防止分类运输“先分后混”,推动终端处置分类到位。
同时,赤坎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建设,建立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完善监管和保障机制,强化现场引导,纠正不规范投放行为,不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做好台账记录;强化运输环节管理,做好垃圾分类清运工作,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配置,全面改造或采购分类收集容器;根据居民(住户)投放情况,确定分类回收日;建设规范专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支持企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化平台,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
为摸清赤坎辖区内垃圾收集点的分布情况,筛选出最合适的地址设置垃圾分类收集亭,区垃圾分类办专项工作组积极配合区环卫处,到各街道上报的备选点进行考察。正值盛夏,工作组花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冒着酷暑和大雨,跑遍全区的村、社区,最终确定了130个点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
赤坎区瑞云湖。(航拍)
主动引导 多渠道加强垃圾分类教育
垃圾分类,功在千秋,行在当下。如何立足生活做好垃圾科普教育,展示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垃圾处理全过程,提醒市民从科学理性的角度正视垃圾分类工作,是赤坎区作为垃圾分类重点建设区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赤坎区积极夯实学校教育基础,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加强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每月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目标,培养良好文明习惯。
同时,全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区委宣传部、团区委牵头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各类群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尤其发挥青少年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引导其带头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公益成为更多青少年的时尚追求。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把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主题实践。
区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牵头组织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落实参加一次培训、开展一次活动、督导一个单位、带动一个家庭、联系一个社区“五个一”工作。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组织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庭必须带头严格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并主动承担所居住楼栋的义务宣传工作。
同时,区委宣传部结合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等活动,牵头开展铺天盖地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进家庭、进企业、进景区。为加大宣传,区委宣传部主动对接市委宣传部,加大市级新闻媒体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力度,利用湛江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在显著版面或黄金时段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政府门户网站等多渠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组织相关单位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此外,区住建局督促物业公司、建筑工地利用部分广告位和工地围档开展公益宣传,各街道组织辖区及各挂点单位开展网格化宣传,将政策要求宣传贯彻到每一户,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践行分类,文明落地,赤坎在努力。赤坎区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水平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示赤坎作为湛江城市客厅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为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作出赤坎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