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吴川“年例”要申遗

2009-05-12 00:00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林明聪

   

  “年例”,对湛江百姓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湛江和茂名地区传统独有的乡村盛会,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约200年历史。在茂名,有人看到“年例”兴盛的背后,其实潜伏着民间文化失传危机,于是他们将“年例”作为民俗类项目,已申报进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湛江很多地方的“年例”,比茂名“年例”还要隆重和盛大,于是有人问,湛江“年例”为什么不申报非遗?还要不要申报非遗?

  “年例”越来越奢华

  记者近日从湛江市文广局获悉,湛江“年例”目前没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湛江很多地方,都有“年例大过年”的讲法,意指“年例”这个庆祝过年的仪式比过年这个节日本身更加重要。

  文化界人士介绍,湛江年例一般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一个村子在一个固定的日子每年都会举行,而且每年都是这一天举行,俗称年年例牌有得食,主家称“做年例”,客人称“吃年例”。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每家每户都各自忙碌准备着丰盛的美味佳肴招待亲朋戚友。年例这天,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活动,一直闹至通宵达旦。年例的高峰期,各种文艺表演团体进村演出,带旺了“两广”的粤剧团和一大批文艺团体。

  据吴川的朋友说,年例在当地尤为隆重,年例宴席之丰盛闻名粤西。吴川一些农村,有的人家把一年赚来的钱几乎全用在了年例上,但他们乐此不疲。近年来不少已迁住城里的人家,甚至把年例搬到了城里的酒店、宾馆里做;愿意回老家做年例的,也多数请酒店的厨师掌厨,或者包给一些专业人士经营。菜式也是水涨船高,鲍鱼、鱼翅、龙虾,甚至冬虫原盅炖品也上了年例的餐桌。做年例时,谁家的客人多,门口停的小车多,菜式越高档,那家人就越有面子。

  “年例”中的民间文化濒危

  在湛江人看来,“年例”每年都热热闹闹,相当兴盛。而申报非遗,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濒危”。年例“濒危”吗?它是否需要保护?

  湛江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朱卫国接受记者采访说,年例中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很有艺术价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一部分面临失传,从这个角度来说,年例需要保护。

  对于茂名“年例”申报省级非遗,朱卫国表示有所耳闻,他认为与湛江“年例”相比,茂名“年例”里面还包含一个冼夫人的文化元素在内。他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越细越好”,如果具体到某一条村、某一个镇的“年例”,如“吴阳年例”之类,可能更好。据他介绍,湛江今年挑选出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项目质量总体较高。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着力筛选的是一批历史价值高、急需抢救保护和独具本地特色的项目,推荐申报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有专家表示,“年例”作为地方一种传统风俗,在吃方面越来越丰盛奢华,但在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精神层面,它的仪式感和传统文化内涵却渐渐消淡,需要有针对性地保护。茂名市群众艺术馆负责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年例的传统也随之有所改变。许多地方逐渐习惯于把“做年例”、“睇年例”变作“吃年例”。“年例”的文化含量逐渐减弱。茂名年例中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同样面临失传的威胁,年例中的表演形式,如单人木偶等民间木偶表演,因为传承困难,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年例看上去还是那么热闹,甚至有点儿奢华,然而,演出形式的减少,无疑让年例离传统越来越远。因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农村青年对本地民间信仰逐渐淡化,年例的仪式感也消淡了许多,传统的年例程序礼仪正逐渐消失。

  吴川“年例”拟申报非遗

  作为湛江年例重要部分的吴川年例,在粤西地区的影响力很大。吴川文广局局长陈燕熙接受记者采访说,在吴川有一个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吴川年例宴席之丰盛以及其丰富的文化元素,已广为人知。近年来吴川市委市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活动结合起来,搞成“一节一会”(民间艺术节和经贸洽谈会),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十分成功。他认为,年例传承的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年例应该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好的保护、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前两年我们一直在忙于吴川飘色、泥塑申报非遗的工作,现在吴川飘色、泥塑已成功进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一步,我们就组织材料,申报吴川‘年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燕熙对记者说。

  据介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允许多家申报,多家保护。两市甚至多个城市同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在茂名年例申报在先的情况下,吴川年例依然可以作为民俗类项目进行申报,而茂名无权加以垄断和干涉。”

  吴川市文化界人士说,非遗项目的评选,是为了促使人们对其进行共同而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因此,无论谁将“年例”申报非遗,对“年例”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都是有益无害的,湛江人不妨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坦然相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乐山路-海滨大道立交节点改造工程稳步推进
  • 吴川梅菉103岁寿星卓瑞芳的“长寿密码”:坚持规律生活  心态乐观宽容
  •  中国大陆南极世界爱情角见证百位情侣甜蜜故事
  • 霞山区作协作家进校园活动走进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 
  • 5·20公交驾驶员关爱日  湛江为公交“摆渡人”筑起暖心港湾
  • 百岁老人何培昌:“湛江是个宜居之地,生活很舒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1. 1 吴川梅菉103岁寿星卓瑞芳的“长寿密码”:坚持规律生活  心态乐观宽容0
  2. 2 5·20公交驾驶员关爱日  湛江为公交“摆渡人”筑起暖心港湾0
  3. 3 湛江市党政代表团赴海口市考察学习0
  4. 4 第七届“长嘉杯”全国少儿诗歌大赛揭晓 湛江四位少年作者获奖0
  5. 5 霞山区作协作家进校园活动走进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 0
  6. 6 电动自行车“任性”行驶,危险!0
  7. 7 乐山路-海滨大道立交节点改造工程稳步推进0
  8. 8 吴川籍著名雕塑家简向东彩塑《彩龙腾盛世》入选“2025中国彩塑艺术大展(线上)作品展”0
  9. 9  中国大陆南极世界爱情角见证百位情侣甜蜜故事0
  10. 10 湛江市赤坎区零工市场举办公益性职业指导沙龙助力职场人找准定位0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