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期待方案尽快出台
犹如暖煦的春风,省教育考试院一条“2010年广东高考将推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消息让参加省两会的代表们又多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有的代表们认为,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后,生源素质更加均衡,也解决了以往投档中一部分高校生源爆满而另一部分严重断档的问题;有的说,任何志愿填报方式都有利有弊,平行志愿有其优势,但问题也很明显,比如考生一旦落榜,其出路就很难有着落。
省人大代表,湛江二中校长陈铁军对方案的出台非常期待。他说,教育部从2008年高考开始推广平行志愿,不过,由于各省份具体情况不同,是否实行平行志愿由各省份自主决定,至2009年全国有16个省份已经实行。此次在全省推行“平行志愿”可能是应教育部的要求和广大考生的强烈的愿望。作为一名重点中学的校长,当然期盼着招生制度更加合理化,让那些达到分数线的孩子都能上个好大学。
“目前只是出了一个笼统的消息,如何操作还是个未知数。”省人大代表,湛江市第五中校长熊春燕认为,实施平行志愿,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考生的利益,对考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按照以前的志愿填报方式,各个志愿间有专业级差、学校级差,学校级差达20-30分,学生若第一志愿未被录取,往往会造成“连锁反应”,即使分数达到或远远高于第二志愿学校录取线,也只有在这所学校第一志愿没有招满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录取。实行平行志愿对重点高校来说是福音,但对于以往“捡漏”的普通大学来说可能是个挑战,因为高分考生不会再因志愿填报不合理而掉到二线学校。“改革方向是对的,高校招生改革的目的就是应该以考生利益为主导。希望在推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改革,能有更多学生走进大学的校门。”
名词解释:平行志愿
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学校,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录取。具体说,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几个平行志愿,若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若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只要被检索的4所或5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如果经检索未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也完成了该考生的投档过程。
“平行志愿”公平否?杨耀明:平行志愿对学生更公平
(刘稳 蔡军燕)什么是“平行志愿”?为何它在广东启用之路这么曲折?今年的考生又该怎样对待它?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省政协委员、湛江一中的校长杨耀明。
增加学生考中机率
据了解,高考平行志愿征求意见的过程当中,初步拟定两种方案:一种是按照外省的做法,在每一批次当中有一组平行志愿的方式。但是只有一组“平行志愿”的方式仍然难以解决高分落榜的现象。于是广东又自创另一种方案:即在同一批次当中可以同时填两组平行志愿。具体实行哪一种方案目前还未确定。
杨校长认为,不管是实行哪一种方案,在事实上作用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在同一批次志愿填报中,学生可以同时填三至五个志愿,这些志愿处于平行地位,有同等录取的功能,学校按填报人分数从高到低来依次录取。在传统的录取方式下,考生填报的志愿,每批次基本上只有一个志愿有效,第二志愿用得上的机会不大。学生都瞄准第一志愿压力很大,出现高分落榜的情况很多;也容易出现冷热不均现象,有的学校扎堆,有的学校断档的现象。实施平行志愿后,绝大多数学生填报志愿“蒙查查”的情形将有所缓解,选择的余地大很多,增加了学生考上心仪高校的机率。
高分考生更集中于名校
“实施平行志愿后,将会形成一个规律:在全省内排名多少就可以填报相应的学校,有经验可循,对学生填报志愿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但这样也会形成高分考生扎堆名校的现象,一些名气相对较弱的高校将很难获得优质生源。”杨耀明表示,推行平行志愿尤其对重点大学来说是福音,因为学生通过平行志愿,更多地会选择重点大学。“不过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却不是好事。以前考生录不到重点大学就会降到普通大学,所以一般大学也能‘捡漏’招到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现在这种机会非常渺茫了。”
杨校长告诉记者,在传统的“志愿优先”录取方式下,第二志愿录取分数较高,志愿填报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录取结果,有人得益,也有人受损,导致很多考生不敢去博自己心目中的学校,如有考生报考了清华,为求保底第二志愿报考了中大,要是清华满员,中大可以“冷手捡个热煎堆”。而在“平行志愿”下,考生可以同时报考清华、复旦、人大等;中大、华工就难以获得这些尖子生了。
首次填报更需慎重
杨校长告诫家长和考生,平行志愿实行之后,考生的录取几率将大大提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仍需慎重对待。
“‘平行志愿’等于是‘削峰削谷’,所以只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太离谱。一般都能够去到心仪的学校。今年是广东省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一年,家长与考生们千万要慎重,对录取情况的估计要充足一些,不要以为只要考到那么多分数就一定能十拿九稳录取到心仪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