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深度:湛江北运菜为何总受伤?

2010-12-10 00:0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陈立华

    原因:北运菜有着太多的“硬伤”

    记者在雷州、遂溪采访时发现,北运菜虽然好种,但在种植、营销、定价、加工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硬伤”。首先是农民种菜喜欢盲目跟风。一位农户说,农村很多人种菜喜欢跟风,今年种什么赚钱明年大家都跟着种,等到明年菜多时,菜价又低又卖不出去,然后大家又改种别的,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就是农民的信息不对称。遂溪一位乡镇的副镇长告诉记者,现在的菜农很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方式,种植户没有形成基地化、产业化生产,造成信息闭塞、市场单一,流通体系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最后,就是我市蔬菜以初级产品输出多,深加工少,蔬菜价格受天气、运输、市场、销量等多种因素影响,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很容易导致菜农严重亏损。然而,记者了解到,像北方的山东寿光,同样是种植蔬菜闻名,但寿光的各种蔬菜深加工就明显较多,卖不出去时当地加工企业就以保护价收购,进行深加工,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不仅保护了菜农,企业在定价方面也有自己的话语权。业内人士认为,湛江北运菜如果这些“硬伤”不解决,还会继续“受伤”。

    建议:建立避险机制势在必行

    既然北运菜存在如此多的“硬伤”?那应该如何去解决?是不是应该建立避险机制?记者采访了湛江市农业局种植科的陈科长,他认为,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作为农业部门,我们一直在调整农业结构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比如在种植方面,如何利用地域特点,雷州种什么、徐闻种什么、遂溪又种什么等,都进行了规划和错位种植,对如何抓季节、提高产品质量、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作为政府,在建立健全避险机制方面还需重视和加强,特别是引导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建立健全现代营销手段方面做得还不够,当农产品价格低时不能帮助菜农分担一部分风险。

    湛江师范学院的张教授也认为,雷州大地有如此丰富的光热资源,种北运菜一直是雷州半岛提高农业效益,增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如果不建立有效的避险机制,农民收入时好时坏,不仅会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还会影响今后湛江农业今后的发展,北运菜市场将会更加萎缩。在他看来,新形势下要为北运菜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上到下都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湾畔热潮涌!三大文旅项目勾勒滨海文旅新蓝图
  • 岭师附中麻章学校合作办学正式签约
  • 建设“法治校园”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老有所为学不倦
  • 趣味运动展风采
  • 湛江科技成果亮相东盟博览会 “ 数智赋能”展示湛江创新实力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