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湛江湾畔热潮涌动。作为湛江文旅产业升级的三大核心载体,湛江文化中心、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产业综合体、湛江湾军事博览园正以日新月异的建设速度,勾勒出这座滨海城市的文旅新蓝图。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三大项目建设现场,对话项目负责人与运营团队,解码湛江文旅“新地标矩阵”的崛起密码。
湛江文化中心:年内竣工运营,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
走进湛江文化中心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围绕室内装修与设备调试紧锣密鼓地忙碌。这座坐落于湛江湾西岸的建筑群,以“海浪织贝”为设计灵感,白色曲线形屋顶如海浪起伏,玻璃幕墙折射出蔚蓝波光,与周边海景形成天然呼应。“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展览区、演艺厅等功能空间的收尾工作,预计今年12月底正式竣工运营。”湛江文化中心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湛江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涵盖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四大核心功能区。其中,可容纳1500人的大剧院配备国际一流的声光电系统,未来将承接国内外大型歌剧、舞剧演出;博物馆设“湛江海洋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等特色展厅;美术馆可承接国内外艺术展览,打造粤西地区艺术交流高地。“作为湛江‘一站式’文化体验平台,项目的落成将填补湛江大型综合性文化设施的空白。”
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产业综合体:构建“从渔港到餐桌”全链条
在霞山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产业综合体已经接近封顶,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项目总投资2.5亿元,项目一层为水产品零售区与批发区;二、三、四层为海鲜餐饮文旅商业区,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共计地上4层、地下1层。预计明年初试运营。”项目负责人向记者展示规划图。
作为我市擦亮海鲜品牌、激活滨海经济的重点工程,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产业综合体项目东临湛江湾,西接逸仙路,南靠渔人码头,北依海滨公园。用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项目以海鲜美食为纽带,链接渔业与文旅,将建筑的功能、形态等进行融合。主要功能涵盖水产品交易、渔船靠泊交易、大文旅、餐饮、滨海公共景观等,延续城市记忆,打破传统格局,擦亮“鲜美湛江”文旅品牌,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
“中国海鲜美食之都项目将为市民游客献上‘从渔港到餐桌’的鲜美体验,项目运营后对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推动渔民和餐饮从业者就业都起着长效积极的作用。”项目负责人说,下一步项目还将谋划海鲜文化展馆、海鲜主题民宿,形成“交易+体验+旅游”的融合业态。
湛江湾军事博览园:实景演艺激活红色文旅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傍晚时分,湛江湾军事博览园的海上舞台响起熟悉的旋律,《军港之夜》海上实景演艺正在上演。灯光璀璨的港湾内,退役潜艇、护卫舰组成实景背景,演员们身着海军制服,通过歌舞、情景短剧再现海军官兵的日常训练与生活场景,台下观众不时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湛江军博园自开园以来以国防教育为核心,深度融合军事文化展示与主题教育,创新打造“教育+文旅”运营模式,持续驱动客流增长,成功树立粤西文旅标杆。今年重点推出的《军港之夜》实景演艺,作为园区拓展夜间经营的重要项目,在丰富产品形态的同时,有效延长了游客在坡头区的夜间停留时间,为激活当地“夜经济”提供了支撑,自2025年4月公演以来,演出受到了各界关注,成为了许多本地市民、园区游客和旅行社加点包场的选择。
下一步,湛江军事文化博览园通过持续优化展陈体验与特色项目,园区在巩固国防教育影响力与公众吸引力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强研学课程的开发、酒旅组合型产品、“演艺+”合作模式的探索以及不断丰富园区配套活动,推动景区快速“出圈”,致力实现社会价值与区域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三大项目联动,激活湛江文旅新动能
“三大项目各具特色又相互联动,将从接待能力、产品供给、品牌影响力三方面推动湛江文旅产业升级。”湛江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湛江文化中心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产业综合体可丰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湛江湾军事博览园则能强化红色文旅IP,三者形成“文化+美食+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湛江将以三大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整合滨海、红色、民俗等旅游资源,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站在湛江湾远眺,三大文旅新地标正拔地而起,它们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更是湛江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项目的建成运营,湛江这座南海之滨的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