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大V看湛江 精彩百千万”采风活动持续推进。由全国知名小红书创作者、中央及省级驻湛媒体、湛江本土网红等30余人组成的采风团,开启了一场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骨、以美食为韵的独特体验,深度挖掘并传播湛江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的创新实践。
吴川状元村:千年文脉滋养乡村振兴新路
清早的吴阳镇霞街村,古韵悠长。作为清代状元林召棠的故里,漫步于古村巷弄,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染着勤学苦读的文风。9月18日,“大V看湛江 精彩百千万”达人采风团第一站来到“高贤里”牌坊旁的林召棠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状元生平的珍贵史料、文化贡献、手书墨宝、科举试卷以及众多名人题词碑刻。达人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沉浸于浓厚的历史氛围中,认真聆听背后的文化故事。
据讲解员介绍,霞街村文化底蕴浓厚,人才辈出,科举时代曾出四进士、十九举人以及众多贡生、廪生、秀才等。“最初来到状元村,我以为会被田园风光吸引,没想到让我心生触动的是这里的人文气息。与其他景点相比,这里蕴藏着湛江丰富的文化底蕴。”“鲜美湛江”网络推荐官刘蕊感叹道,“这里像是一本‘行走的历史文化书’,告诉我们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达人们漫步石板路,不时驻足取景,用镜头捕捉古村的静谧与深邃。
吴阳客厅:古今对话,乡镇公共空间的“出圈”样本
走进吴阳客厅,明代古城砖与现代建筑美学的融合瞬间抓住众人的目光。吴阳客厅以“新岭南风”的设计理念,打破了大家对乡镇文化空间的传统想象,斑驳的古城砖垒砌出墙体的厚重感,搭配通透的玻璃幕墙与简约的线条设计,既保留了历史记忆,又充满现代气息。
在其内部,文物展陈、小林漫画展、休闲咖啡区与开放式图书馆分区明确,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休闲氛围。达人们在展区驻足观看,纷纷拿起相机打卡。本地大V“海鹏探世界”一边找角度拍摄一边说:“这里艺术气息浓厚,随便一个角落拍出来都很有质感。”“这是一个真正属于市民的‘客厅’,而不是一个冰冷的展馆。”本地大V“半岛湛江”评价道,“它用国际化的建筑语言表达了本土文化情怀,创造了一个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艺术自由对话的磁场。”
据工作人员介绍,吴阳客厅已入围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公共空间奖”名单,成为国内外建筑界关注的焦点。自开放以来,已成为当地居民读书、休闲、交流的好去处,节假日更是吸引众多周边游客打卡,成为吴川文旅的新名片。
金九月饼:非遗技艺与现代智造的“甜蜜”碰撞
采风团第三站来到金九月饼生产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饼香,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排起长龙,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装车发货。金九月饼博览馆是全国首家以月饼为主题的博览馆,馆内陈列着各种古老的月饼制作工具、传统馅料和茶艺家具,还精心打造了一系列铜像和油画,生动再现了古代吴川和“金九”旧作坊在调料、和面、印饼、烤焙等场景。作为“中国月饼之乡”吴川的龙头企业,金九月饼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传统生产工艺更是入选第五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达人们走进金九月饼的现代化车间,亲眼见证了从原料到成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包饼、成型、刷蛋液、烘烤、凉饼、包装……每一道工序都体现着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智造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北方,很多人对五仁月饼抱有偏见,而金九五仁月饼颠覆了我的传统认知。”小红书种草学讲师郭强兴奋地说,“真是饼有饼香!入口后能感受到细腻的沙质感,多种果仁香气层层释放,瓜子仁的余香尤其持久,风味层次非常丰富,前调、中调与后调分明。”
小红书达人“周周漫游记”在参观后表示,与许多流水线生产的月饼不同,金九月饼体现了“舌尖上的非遗”所蕴含的工匠精神。“生产线上,师傅们都是手工精作,每一步都极为讲究,”她还表示,以往自己对月饼兴趣不高,总觉得过于甜腻。但这次品尝了金九月饼之后改变了看法。“原来真正用料扎实、工艺地道的月饼,口感可以如此丰富细腻。”
据工作人员介绍,金九月饼秉承百年工艺,对选材与制作每道工序都严格把控,如今产品不仅畅销全国,更远销海外,带动了吴川月饼产业集群发展,让“中国月饼之乡”这块金字招牌愈发闪耀。
湛江渔人码头:海湾城市的“鲜活”封面
当天傍晚,采风团来到湛江独具特色的海湾城市旅游商业综合体——湛江渔人码头。作为融合城市、海湾与海洋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地标,渔人码头不仅是湛江推动海湾慢生活方式的代表性项目,也是集文化、旅游与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在海鲜市场,采风团沉浸式体验了“海鲜之都”的独特魅力。生猛的大蟹、鲜活的龙虾、肥美的生蚝……各类海产琳琅满目,成为达人镜头追逐的焦点。现场,南粤厨王郑向阳向采风团讲解甄别和挑选海鲜的实用技巧,呈现了一节生动的海鲜知识课。
本地大V“得嗲”表示,湛江的“鲜”是具象的、有冲击力的。渔人码头不仅是市民的菜篮子,更是游客体验湛江鲜美文化的第一站,是湛江城市形象生动的封面。
金紫荆酒楼:一道湛江白切鸡背后的极致“匠心”
“无鸡不成宴”是刻在广东人基因里的饮食传统。在金紫荆酒楼,南粤厨王郑向阳现场演绎湛江白切鸡的制作工艺,为全国网友揭开这道“硬菜”的美味奥秘。
镜头紧紧跟随着郑厨王的一举一动,他从核心的选材标准讲起,精选正宗湛江三黄鸡,“湛江人讲究鸡有鸡味,而鸡种是风味的根本”。随后,浸煮的火候、时长的精准控制,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粤菜对“鲜”味的极致追求。郑厨王手法行云流水,讲解深入浅出,将看似简单的白切鸡背后深奥的烹饪方法娓娓道来。现场香气四溢,气氛热烈。
达人们屏息凝神,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手机、相机、补光灯齐齐上阵,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大师课”。当最终成品出炉,鸡皮金黄爽脆、鸡肉洁白嫩滑,配上沙姜蒜蓉蘸料,瞬间引爆全场味蕾。“看郑厨做白切鸡,就像欣赏一场严谨的科学实验和优雅的艺术表演。”小红书达人“白日梦想家自渡”感慨道,“这道菜完美诠释了‘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湛江美食的魅力不仅在于得天独厚的物产,更在于一代代厨师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这也是‘鲜美湛江’名片最硬的底气。”
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以“媒体+”为纽带,将社交媒体流量与“百千万工程”紧密结合。达人们通过亲身体验,汇集了大量鲜活的一手素材。他们纷纷表示,将发挥自己的创意,把湛江的创新实践和发展活力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分享给全国网友,助力湛江“出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