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农民赶紧收摘辣椒,乘好价上市。 本报记者 赖寒霜 摄
当大江南北笼罩在冰天雪地和冻雨、寒流之下,雷州半岛作为全国瓜菜生产基地的雷州半岛,农民瓜菜种植及收成情况现状如何?记者近日走访了雷州、遂溪、徐闻、廉江等县(市),发现农民憋着一口气种出的瓜菜终于见到了曙光——近段时间价格迅速从低谷走向高峰,送菜到收购市场的农民数着一叠叠钞票,高兴不已。他们纷纷说,现在虽然天气是冷的,心里却暖烘烘,只希望瓜菜价不再大起大落。辣椒市场终于“火辣”起来
今季北调蔬菜于去年11月份就开始纷纷上市,但价格一直不温不火,尤其是占大头的辣椒,价格低迷到一两毛钱1斤,农民叫苦连天,称连肥料种子钱都赚不回来。不少农民索性将辣椒丢在田地里,不予理睬。导致雷州南兴、廉江横山等辣椒收购市场一度冷冷清清。
1月11日,记者来到南兴辣椒市场,见到的是一个交易火爆的喜人场面,约50个收椒档口几个“一”字排开,农民拉来一车车的尖椒、台椒、螺旋椒,塞满市场,椒贩们忙于过称包装,仓库内青翠的辣椒堆积如小山。收椒的当地老板蔡容键也乐呵呵地说,这样好,椒价起来了,尖椒提高到1.2元1斤,台椒1.8元,农民拉来一手扶拖拉机的椒,都有几千元收入,农民有钱赚。椒贩也有得赚,大家都高兴。
龙门镇种椒大户林光忠当天运来近万斤尖椒,卖出1.4元/斤的好价,收入1万多元。他喜滋滋地说,本地椒价元旦后突然涨起来,咱们农民都等着这瓜菜钱过节,如果这样的价格保持下去,他所种的100多亩辣椒还是有得赚——只是担心椒价好景不长。
瓜菜全面看涨农民叫“好”
来到我市最大的瓜菜种植基地徐闻县,记者看到的也是一片欢乐景象:该县30多万亩瓜菜已全面上市,在南山、迈陈等镇设在公路边或村中各瓜菜收购点,到处热热闹闹,装满各类瓜菜的大卡车一辆一辆地往外地运送,收菜的农民欢喜地说,终于等到了今季瓜菜全面好价。
记者到迈陈镇圩一家大收购点,宽敞的街道边全是等待过称的瓜菜,玉米、苦瓜2元多1斤,螺旋椒4元1斤,韭菜、青瓜、白菜等高产瓜菜也1元多1斤,连续收摘两个月的炮椒、茄瓜也卖到七八毛钱1斤。现场过称,当场给钱,没有拖欠,交易公平。
“靠天吃饭”瓜菜依然脆弱
南山镇委书记欧阳光仅感叹说,现在农民种瓜菜心里没底,全镇今季种青椒2万多亩,由于前两个月都是低价,椒农损失惨重,现在菜价好起来,但已有三四成的农民注定亏本了。
他说,现在国家扶持北方大种大棚瓜菜,连广西也大面积搞起来,而我们当地的瓜菜依然是“靠天吃饭”,耕作方式落后,碰到严寒和涝灾就“全军覆没”,没有推行标准化,更没有品牌带动,抗市场波动能力差,近几年来瓜菜价都是大起大落,农民收入没有保障,这都是摆在我们政府面前的问题,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科学种植。
河北菜商张杰近几年都南下徐闻收瓜菜,他说,雷州半岛的优势在于冬季日照充足,与北方相比是人无我有,才形成了全国的瓜菜基地,但现在山东等省大棚瓜菜遍地开花,南方能种植的瓜菜那里的农民都能在大棚里种,湛江的冬季瓜菜优势渐渐失去。如果依旧是这种原始的种植和粗糙的运作方式,迟早会被北方的瓜菜取代。
记者在雷州市肥沃的东西洋田里,见到两三万亩大棚果菜,种植户全是来自浙江等地的农民。南兴镇委书记张晓华说,这里搞大棚果菜种植已有几年了,但没有一亩属于当地农民所种,这十分可悲。北方农民到这里搞大棚种植,人家是先找到市场,定单种植,科学种植,贴上商标后就销到超市或出口,一亩一年能赚一两万元。而我们还是用近似原始的方式种植,瓜菜地依然是“望天地”,脱离市场,粗糙种养,价格起起落落,收入没有保障。瓜菜,农民想说爱你不容易。改革蔬菜种植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