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湛江千村达人小红书培训活动进入收官日。特邀小红书种草学讲师廖奖语为近百名本地达人带来《小红书爆款笔记实操拆解》专题课程,紧扣平台最新趋势,从爆款文案类型、图文笔记结构、故事化创作方法到高转化文案技巧,系统传授“打造吸睛笔记”的方法,助力乡村内容创作者突破流量瓶颈,提升内容质量与转化效能。
培训活动现场。记者 陈振园 白迪文 摄
培训活动现场。记者 陈振园 白迪文 摄
短短两天,本地达人收获满满“干货”,全方位提升讲好湛江故事、服务“百千万工程”的能力。
借中秋国庆“解锁”本地特色新流量
“做自媒体四五年,终于摸到了门道!”湛江自媒体博主袁清清难掩兴奋。她长期深耕小红书与抖音,专注于种草类内容创作,但也一度被“流量密码”困扰,发布时间全凭经验,数据波动大,图文质量停留在“能用就行”,难以吸引年轻用户。
“不过今天上了这堂课真的收获很大!”袁清清表示,课程不仅让她清楚了不同平台、不同类型内容的最佳发布时间,还学到了提升图文质感的实操技巧。她计划接下来重点打磨小红书笔记,从选题策划到图文呈现实现全程精细化,做出让用户“一眼想点、看完想互动”的优质内容。
“中秋和国庆即将到来,这两个节点对湛江本地内容创作特别有潜力。我打算围绕湛江特色策划主题内容,比如本地的中秋月饼、国庆必吃的特色小吃,再结合湛江旅游环境,打造更接地气的种草内容,既为本地人提供新视角,也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袁清清说。
让红土文化通过短视频“活”起来
自媒体博主陈迪夫专注创作湛江红土文化系列短视频,常以老街巷、历史建筑为镜头主角,讲述老故事、传递本土温度。他告诉记者,随着年轻人乡土情怀的复苏,这类题材慢慢被越来越多人喜欢,评论区常能看到粉丝说“原来湛江还有这样的故事”“讲得很亲切”,甚至不少外地游客留言说“因为这些视频更想来湛江看看”。
“看到大家这么认可,我更坚定了坚持下去的决心。”陈迪夫说,要把更多湛江的历史、更多本土文化的细节,讲给外来游客听,也讲给本地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原来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值得骄傲的东西”。
做自媒体这几年陈迪夫也遇到过难题,例如发的视频偶尔会被平台限流、不太懂怎么利用平台规则和优势、拍了内容却效果一般,只能干着急。“这次培训解了燃眉之急,不仅给了我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还能和其他创作者交流,学会了更多的叙事技巧、拍摄手法。讲好本土文化也需要方法,要把内容做得更精致、更完美。”陈迪夫说。
陈迪夫规划下一步深入挖掘赤坎老街的故事、传统手工艺传承,还有本地人代代传承的生活习俗,“希望用镜头展现湛江不仅有热闹的海鲜美食,更有值得骄傲的文化底蕴,让更多人爱上这座城市的‘根’与‘魂’。”
在湛江烟火里找准“坐标”
智贝贝企业孵化器员工吴思桦此前一直负责公司账号运营,但最近萌生了转型做个人账号的想法。“这个念头其实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可每次动手前总会卡在开头。虽然心里大致有个方向,但具体该从哪里切入?个人IP要怎么定位才清晰?账号内容方向又该如何规划?这些问题像一团迷雾,让我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吴思桦告诉记者。
“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吴思桦感慨道,“两天的课程帮我理清了思路,也学到了大量实用技巧。”她学会了如何通过分析目标受众来定位个人IP,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内容方向,“原本模糊的想法渐渐清晰,现在我对做个人账号特别有信心,终于找到了破局的抓手。”
吴思桦表示,未来的个人账号将聚焦湛江本地的美食与美景,通过小红书传递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希望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让更多人不仅看到湛江的‘表面美’,更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从而真正爱上这里。”
把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推广成为新农活
今年是廉江市橙乡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麦丹返乡创业的第十年。十年来,她扎根在中国红橙之乡廉江,带领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将湛江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过去,我们虽在销售农产品,却总感觉对家乡故事的挖掘不够深入,宣传方式也较为传统。”麦丹说,这两天的课程不仅教会她如何精准挖掘湛江的乡村特色、讲好乡村故事,更学会用镜头和文字生动呈现湛江的“三农”魅力。
“每一颗红橙背后都有阳光与土壤的故事,每一片农田都承载着农户的汗水与希望。这些实用的传播技巧,让我们更有底气通过新媒体,把湛江的‘三农’风采推向全国,也让更多农户看到了参与新媒体浪潮的可能性。”麦丹说。
她特别提到“新农人”的责任:“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回归。我们要主动拥抱变化,把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推广成为新农活,用数字技术为乡村赋能,共同推动湛江的农文旅产业迈向新台阶。”
探索荔枝园变“网红打卡地”的密码
当天下午,本地达人们走进遂溪县乌塘镇新屋村——广东首个“小红书村”,实地解锁流量转化的“实战密码”。
本地达人们走进遂溪县乌塘镇新屋村——广东首个“小红书村”。记者 欧阳泽 摄
新屋村的流量故事始于今年初。乌塘镇党委书记洪文泽带领300多名荔农、100多名选调生及乡村振兴志愿者,打造覆盖全镇的“小红书矩阵”,300多个账号记录荔枝生长全周期、讲述果农辛勤故事。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内容引发热烈反响,大量网友被“仙品荔”种草,评论区“求购买”留言不断。如今,小红书已成为“仙品荔”品牌营销新引擎,洪文泽也被网友亲切称为“小红书荔枝书记”。
参观新屋村电商直播室。记者 欧阳泽 摄
“新媒体不仅是宣传工具,更是销售利器!”洪文泽分享心得,核心优势在于精准触达年轻群体、内容自带广告属性、“政府引导+网红带货+领导背书”的强联动效应,三者结合让消费者信任感倍增。“今年首次系统用‘小红书+’模式推广农产品,效果远超预期。现在更有信心了,只要坚持做下去,湛江的新媒体力量会越来越强,对产业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欣赏沿路的自然风光。记者 欧阳泽 摄
采风现场,达人们被新屋村的自然风光与成片荔枝林吸引,边走边拍记录“仙品荔”的诱人模样;凭借专业技能快速产出小红书笔记,并得到导师从内容定位、视觉呈现到用户互动的专业点评,进一步提升创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