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港城街头,一股养生旋风扑面而来。养生馆遍地开花,不少美容院、足浴店、餐饮企业都打出了养生的旗号。对此,长期从事养生产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养生市场正处于鱼目混珠阶段,相信市场会开始新一轮洗牌。
养生产业“遍地开花”
家住赤坎的张女士发现,养生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
家门口的美容院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都推出了养生美容的相关项目。一些美容院在对外宣传时,除了直接会把“养生”二字打在招牌上,还会把“拥有中医基础的员工”作为经营的卖点之一,以迎合人们的养生需求。张女士说,最近她所在的小区门口就冒出了一家中草药养生美容店,张女士准备有时间了去试一试。
一些疗养机构更开始重点推出养生服务项目。包括针灸、熏蒸、火疗、推拿等项目,据说十分受欢迎。
与此同时,现在你去书店走一圈就会看到与养生有关的书层出不穷。记者走访调查时发现,目前涉及养生的服务产业与日俱增,各式养生保健中心、基地、山庄、俱乐部、会所、公寓等纷纷建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养生行业。
养生市场潜力巨大,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据中国保健协会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可统计的保健食品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保健用品销售额超过了800亿元人民币,而保健服务类的可统计数据更令人惊讶——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卫生部在去年召开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传承与养生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直指我国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至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如果按这一比例核算,中国健康产业未来的市场容量将是6000亿至8000亿元的大市场。
鱼目混珠令消费者迷茫
养生服务机构越来越多,消费者却难以选择。
今年6月,中国调查网做过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调查对象是753名消费者,调查方式为网上调查)——
关于“如果要养生该怎么选择”的问题,81.8%的人表示会谨慎选择。人们似乎更相信中医养生,其中一个调查题目为“对于养生治疗您是怎样比较中医与西医的”,72.5%的人认为中医相对较好,13.6%的人则认为西医更科学更理性些,只有13.7%的人认为大致相等。但人们认为社会上中医养生机构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认为假冒、平庸中医太多的人占了44.7%,认为中医没多大权威性的占20.9%,还有20.7%的人觉得专业机构不够专业,而13.4%的人则认为成功案例还是不太多或鲜为人知。
港城某养生馆负责人小章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这两年来,养生突然火了,干这一行的人也多了很多。”小章最大的体会是,身边的朋友或同行,凡是推出养生相关的项目或是产品,几乎都所向披靡,业绩很棒。小章举了个例子,如果业务员拿着一款养生产品去美容院推销,远比推销一款普通的美容产品来得容易,养生产品能够在第一时间赢得注意力并顺利签约。就是在这股风潮下,原来做进口食品生意的小章毅然投身至养生行业,开了一家养生店。
但进入这个行业后,小章发现,赚钱并不完全是想像中那么容易。去年,店里的两名员工都走了,就剩她单打独斗,她再度面临“招人并重新培训上岗”的难题。
在小章的眼里,消费者是不会盲目消费的,他们在选择养生机构时会多番考察,有时甚至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而来。就在这个月月初,小章接待了一位客人,是一个非常瘦的小孩。“小孩瘦得让人看着就心痛,我在把脉后开出了一系列食疗结合推拿治疗的方案,家长表示要考虑一下。”小章说,直到现在,这位家长都没有再出现过,估计是心存疑虑。
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行业,业内的确存在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养生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小到喝一杯养生茶、洗一次中药泡脚或是做一次中药面膜,大到整体的疗养或调理,牵涉的行业很多,从业人员资质也各有差别。”小章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普及正确的养生知识,才能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养生消费。
“伪养生”必将被市场淘汰
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养生这个市场,长期从事养生产业的老李想给即将入行的朋友提个醒——入这个行业一定要谨慎。养生是门技术活,涉及营养、医学、心理等各方面,这跟单纯的制造或销售行业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将在这个行业里难以立足。
老李坦言,当下“伪养生”的出现就是一个预警,如果养生企业没有一定的专业资质,最终都将被市场淘汰,这会促使养生产业开始新一轮洗牌。
“养生行业的确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餐饮、美容、足浴都可以被冠以养生的名头。”老李指出,但从业者必须专业,要懂得健康管理。
“我的建议是,如果真的想做养生行业,不妨先去考一些跟健康相关的执业证书。”老李说,拥有专业技术后入行心中才不会慌。举个例子,如果想经营食疗养生,那么必须懂得营养学。如果没有学过专业的营养学,不妨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学习,最重要的是考出国家认可的营养师资格证。
同时,老李提到,做这行的人要有爱心,不能把挣钱作为根本出发点。如果在介入之初就有一定的人脉,特别是那些需要养生的人群,生意就会做得比较顺畅,真要把生意做好光有养生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懂得管理、营销。
那么,面对这样庞杂的大市场,如何脱颖而出,创新也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老李说:“一个成功的养生项目,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挖掘。”他举了个例子,月嫂这个职业是不会被淘汰的,每年都有孩子要出生。而同养生联系起来的知识型月嫂,就是一个项目的创新。知识型月嫂不仅要照顾妈妈和宝宝的身体,还要能更好地教育宝宝,让妈妈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