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技术培训 合作指导
多年来,相关管理部门对沙虫产业养殖业如何规划?又有哪些扶持政策?记者走访了市海洋与渔业局。
“沙虫是湛江天然的特色产品,主要是靠天然繁殖,人工养殖刚刚起步。湛江的沙虫养殖业均是自发型,依靠本地海岸线长的优势发展,除了遂溪县草潭镇和东海岛民安镇的沙虫相对集中,湛江其他海岸线分散零星,并没有达到可控的产业化程度。”该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黄站长一语点出了现状。“对沙虫产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技术培训与合作指导上。每年休鱼期,推广站会联合海洋大学的水产教授定期下乡,为渔民进行转产转业渔民技能培训,培训期为7至8天;此外,该站每年派出工程师不定期下乡给养殖户技术指导支持。”
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多年前政府曾组织专家制定出一份《湛江养殖规划》,包括哪些海域适合养沙虫,但规划只作引导,没出台更细的实施规划。现阶段对养殖户养殖行为主要通过发放《养殖证》和《海域证》来管理,1993年我省第一个《滩涂养殖证》在徐闻发放,多年后才开始有人申请养殖沙虫。
“沙虫养殖产业的发展最有赖于技术上突破,培育出优质种苗。企业投资,政府护持,引导并组织推广的路子才走得更远。”黄站长说。
建议:申报“沙虫之乡”、“地理标志产品”
“我建议湛江沙虫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遂溪县草潭镇申报‘沙虫养殖之乡’。沙虫是湛江的一大特色海产品,应该打造好这张名片。整个中国‘沙虫养殖之乡’只能有一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有沙虫养殖镇,他们意识相当高,所以我们的申请宜早不宜迟。”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信息与培训部高级工程师、部长劳赞对如何发展壮大湛江沙虫产业提出了真知灼见。
“我参与了《湛江养殖规划》的制定工作,经考察湛江大小,草潭镇是最适合大规模发展沙虫养殖的地方。”劳赞分析道,草潭镇位于安铺港沿岸遂溪县境内,养殖沙虫有着优越的天然环境,申报“沙虫养殖之乡’也名副其实:其一:生态环境独特,底质稀松稳定。伸进海中的角头沙把西南季风挡住,保护了沙虫赖以生存的沙和沙泥底质环境。稀松的底质便于沙虫进出,消耗的能量少了,生长就快了;其二: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沙虫是以粘附在沙子上的饵料生物(主要是底栖硅藻和浮游硅藻)和适口的有机碎屑为食物的。从九洲江、豆坡河及高桥红树林流入的水带有营养盐和有机碎屑。营养盐是饵料生物生长繁殖的基础,而部分有机碎屑可直接作为沙虫的食物;其三:水温和盐度适中;其四,没有污染。沙虫是污染的标志品种,有污染的地方是养不好沙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