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养猪专家刘艳芬教授认为:猪养得过大不划算,补栏应量力而行
日前,记者采访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系养猪专家刘艳芬教授时,刘艳芬就近期猪农出现惜售和补栏的行为提醒猪农:“猪农惜售不足取,养大猪不划算。补栏应避免盲目性,要量力而为。”
避免盲目补栏,量力而为
由于当前猪肉价格高居不下,湛江许多猪农纷纷补栏扩大生产。对此,刘艳芬提醒猪农要理性对待,避免盲目补栏,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刘艳芬认为,今年的猪肉行情很特殊,其涨价是整个物价水涨船高的结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前年下半年猪病厉害,损失了很多小猪和母猪,市场猪的数量少,供给失衡;二是饲料、人工、运输等成本增加。如人工成本过去是30元/天,现在40元/天还请不到人;玉米占猪饲料比重的60%以上,过去2000元/吨,现在涨到2400-2500元/吨。
由于当前猪价已经达到历史高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猪肉价格的措施出台,猪肉价格不可能长期维持在这样的高位,近期即使不回落,也只能是微涨。
“猪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为五六个月才出栏,母猪从买后备猪至生仔,至少需要五个半月的时间,猪仔长大出栏又需要五六个月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市场会有什么变化很难估算。所以,猪农要充分意识到补栏的风险,量力而为,避免养殖的盲目性。”刘艳芬说。
惜售不足取,养大猪不划算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肥猪体重达到180-220斤时可以出栏。但是目前由于一些猪农看好后市,惜售心理严重,宁愿养大猪。
对此,刘艳芬认为这并不可取,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养大猪并不划算:“猪养到200斤左右出栏比较合适,如果体重达到一定的程度,吃得多,长肉的速度变慢,成本是不划算的。”
她算了一笔帐:“大猪平均3公斤饲料净增1公斤毛重,现在饲料是2块多钱1公斤,1公斤猪肉的饲料成本上到10元左右,如果猪肉价猪跌到去年上半年的八块多一公斤,猪农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关于猪病,刘艳芬认为猪农应该防重于治。在当前的行情,猪农只要搞好管理,提高猪的成活率,控制猪病发生,养猪就能赚钱,不必去承担惜售带来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