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多陷阱 投资须谨慎
近期,收藏界不时传出造假新闻: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曾为骗子谢根荣收藏的两件假 “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导致谢根荣凭此骗取建行贷款6个多亿;号称是徐悲鸿油画的《人体 蒋碧薇女士》拍下7280万元,竟是学生的习作。
“玩收藏的人,都知道收藏界的水很深。”接触收藏20多年的李先生说,每位藏友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李先生可谓吃过不少亏,深知其中机关密布,陷阱丛生,自从对收藏感兴趣以来,他参加过无数拍卖会,因为这是唯一可以看到真品的地方,即使这样,也难保证全部是真品。“收藏关键是要会鉴别,这是一件很考眼力的事,而练就眼力的过程,注定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收藏的路上,有些惨痛的经历让李先生毕生不忘。2005年,他花了不少钱从一位80岁的老先生手中收下两件宋代瓷器,许多同行看后也认为是真品,甚至当有人开5万元高价要买下时,李先生仍舍不得出手。为了给这两件“宝贝”定个底价,他找到了广东省文物鉴定中心的专家,鉴定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两件瓷器竟是高仿品!又有一次,他花6000元买下一只清代的犀牛角,有人愿出2万元收购时李先生仍没出手。后来经专家鉴定,他又一次看走了眼。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下来,李先生对收藏有了自己的认识:收藏界的东西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十有九假,玩收藏一定要有学习精神和怀疑的态度,多看,多想,多怀疑,多挑剔,少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