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梁氏聚居地:多出革命文明村庄

2012-01-15 16:3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陈文富 骆国和 蔡晓琪 莫云丹
 
 梁氏族谱铅印本。

    调塾:革命老村风雨700年

    麻章调塾村位于麻章区西南方向约8公里,是抗日革命老区村庄之一,是湛江三大梁姓村之一,有村民50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梁姓。调塾村是一条拥有700多年历史,号称麻章镇人口第一大村的古朴村庄。村路口屹立一座古色古香的路碑,正反面清楚写着“调塾”、“古塾新风”字样,格外醒目。

    调塾村有一座玄坛庙,庙里供奉一位玄坛仙。相传以前调熟一带环境恶劣,后来在神仙的帮助下,变为美丽仙境。过了不知多少万年,从北方来了梁族始祖。初来乍到,看到眼前是鱼米之乡的沃地,赶紧安营扎寨,就地开基立业至今。

    湛江市第一部村志就是出自此地的《调塾村志》。这部村志历时八年艰辛编写终于在2008年问世。《调塾村志》一书的出版,填补了湛江地区农村文史的空白,也为创建特色文化村创造了有利条件。

    调塾村属下有养殖场、沙场、甘蔗站等企业,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几十万元,村民主要以种植甘蔗、水稻、番薯、香蕉、蔬菜等为主,以运输业和养殖业为辅,2007年人均纯收入约2500元。现在,调塾村成为村风淳朴、村容整洁、道路宽敞、生活富裕、民主和谐、文明礼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走进调塾,崭新的楼房一排排拔地而起,水泥路四处延伸,直至把整个村庄覆盖,新时代的农村气息非常浓郁。在这些新建筑中,夹杂着一些历史遗留的零散古建筑,造型大都很奇异。调塾还建有敬老院、卫生院、小学、菜市场等。村办有2所小学,在校学生800多人。

    甘霖:全国第一批革命老区

    麻章区甘霖村也是梁氏聚居的村庄,是解放后第一批被评为革命老区的村庄之一,是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村庄。它不但是粤桂边区闻名的红色抗日根据地,也是东区的革命中心,享有“小延安”美称。

    早在1898年法国殖民者入侵广州湾、侵犯麻章时,甘霖村民与黄略村民一道,高举抗法大旗。1925年,麻章领导人、末代秀才梁墨斋支持抗法运动,发动绅民捐款建石桥,后改名“寸金桥”,寓意“寸土寸金”之意,第一个“寸金桥”三个大字就是他题上去的。他还修建了遂溪桥(即现在的新桥大桥)、赤水桥、大路前桥以及麻章渔亭和遂溪七小(今麻章一小)。大革命时期,同盟会员梁德修、梁德彰等革命先驱回村传播革命火种。

    1938年,在梁墨斋之子梁子端的协助下,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到甘霖利用梁氏祠堂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宣传抗日革命活动,先后成立了抗日宣传队、“青抗会”、“妇抗会”等,次年还成立了中共甘霖党支部。1943年甘霖成立自卫队,在这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两支游击队,袭击冯家塘日伪军据点、智取黄略日伪乡公所、甘霖阻击战、三次反击国民党反动派“清乡扫荡”。每一次战斗都有甘霖人英勇的身影,他们当中涌现出闻名粤桂边区的“农民大王”梁汝新、“六朵英花”(梁玉英、梁月英、梁梅英、梁培英、梁兰英、梁才英)以及革命烈士梁有、梁彪等大量英雄豪杰。

    2005年在全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甘霖的梁培英、梁宁、梁兰英、梁安等老同志还获得了胡锦涛总书记签发的金质纪念章。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登上战舰 触摸深蓝
  • “海南—湛江—英德”海铁联运班列首发
  •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建设者群体获“南粤楷模”称号
  • 赤坎区举办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
  • 守护美丽海洋家园
  • 海上“小蜜蜂”焕新再启航  “海洋石油165”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开赴油田采油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