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川芝蔼村年例办成民间艺术大巡游。 记者林明聪 摄
过完了春节黄金周,一眨眼的功夫,又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吴川城乡各地,春节期间,从观赏飘色、舞狮舞龙,到做年例、睇大戏,到交流书画艺术等,各种活动应接不暇,热闹非凡,处处显示出喜庆、祥和的传统佳节氛围。
在这期间,吴川的一批民间艺术家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应邀四出指导或亲身上阵,参与各项民间艺术巡游等演出活动。这些民间艺人表示,如果每一天都是民俗表演的旺季,那就太好了!
1 春节民俗活动多 民间艺人忙并快乐着
“春节期间民间民俗表演活动本来就多,加上吴川人特别重视做年例,常请民间艺术项目去助兴,所以吴川本土的民间艺人这段时间就显得特别忙……”吴川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凌生向记者介绍说。
龙年正月初七,吴川民间艺术家协会组织20板飘色精品到塘缀镇山瑶、黄坡镇石头坉两条“最美村庄”巡游,为乡村的春节奉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这20板飘色来自吴川市梅菉头、瓦窑、梅岭、隔塘四个社区,飘色中有《五仙逛山瑶》、《穆桂英挂帅》、《游湖借伞》、《武松醉打蒋门神》、《蝶恋花》、《双状元》等,20板飘色都是多次在粤港澳和全国各项赛事中获得众多奖项的“精品”,其中《三岔口》和《盗灵芝》还曾于1990年晋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被列为全场直播的“开台戏”。
据凌生介绍,这20板飘色当日上午连同醒狮队、锣鼓唢呐队,分乘30辆汽车浩浩荡荡开往山瑶村。很多村民早早就站在村道两旁,欢迎“文化进村”。上午11时,当吴川市领导和有关人员为巡游仪式剪彩后,整个山瑶村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观看飘色巡游的除了山瑶村群众,还有附近很多村庄的村民。20板飘色排成长龙沿着宽敞整洁的村道依序巡游,村民不用走出家门口就能观赏到这种“东方隐蔽的艺术”,一些好奇的村民还忍不住伸手摸一摸道具,抚一抚小演员的脚腿,甚至牵拉一下新簇簇的戏服,“终于相信这都是真人扮演的”,“惟妙惟肖!”近千名村童甚至从开始到结束一直跟随四五公里,争看飘色上的小演员做出的每个动作和姿态,一路喝彩,笑声不断。下午,20板飘色又在喜庆的锣鼓和唢呐声中“游”向了另一条文明村——黄坡镇石头坉村……
欧景钦,今年75岁,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川泥塑传承人,今年春节期间也没闲着。他被誉为吴川民间艺术的“多面手”、“全能王”、“奇才”、“怪才”,他几乎“囊括”了该市所有独特的民间艺术,诸如泥塑、美术、木鱼歌、山歌、咸水歌、淡水歌、木偶腔、陶鼓舞、舞六将等。他告诉记者说,春节期间他参与组织了吴川老干部民间艺术团的活动,参与了吴川书画展览,由他编导的民间歌谣《出嫁姑娘梳头歌》,大年初八在吴川解放广场举行的“吴川庆新春文艺晚会”演出,目前正积极编导小品剧《当刂狗六爹》……
2 “年例”变身民间艺术大巡游 民间艺人空间更大了
今年81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飘色)传承人黎明,对正月初十参加吴川吴阳镇芝蔼村“年例”的民间艺术大巡游印象深刻。据了解,“全国文明村”芝蔼村每年的年例都会端出一道道“文化大餐”、“民间艺术大餐”,村里的老板们出资邀请外地、市和本地的民间艺术进行交流展演,希望通过民间艺术的交流展演,增加年味,增进文化氛围,倡导文明风尚。今年,该村又请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人龙舞、吴川飘色及本地的醒狮、龙狮、腰鼓、龙舟舞、十三番等十多种民间艺术到村里表演巡游,请来了附近村庄表演队助兴,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群众前来观赏,巡游队伍所到之处被围得水泄不通。从吴川梅岭社区请来的8板飘色,也特别受到村民及宾客的欢迎,很多人专门跑到飘色前合影留念。
黎明从头到尾观赏了芝蔼村的年例巡游活动,他说:“芝蔼村把年例办成了民间艺术节,这样欢度年例,既健康又文明,节日气氛也很浓厚。”
像芝蔼村这样让年例变身民间艺术大巡游的村庄,近年来在吴川已渐成风气。吴川“年例”以其独有的民俗风靡了一个漫长的历史,但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生活多元化,新生代村民对繁琐的习俗产生厌倦感。面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习俗所面临的情况,当地有关部门及民间艺术家着力引导村民去繁从简,推陈出新,使传统习俗融入现代文化生活气息,增加飘色、彩车、粤剧、轻音乐、电影、歌舞等文体活动,让“年例”成为老少咸宜的民间艺术大巡游等文化大餐。而“年例”习俗的这一变化,也为吴川民间艺人迎来了更多的演出机会,他们在民间艺术上的发挥空间更大了。
3 民间艺人的渴望:每一天都是民俗表演的旺季
“民间艺术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像飘色、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让它们活跃在民间舞台上。”吴川市多位民间艺术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吴川春节期间民间民俗表演活动虽然多,但毕竟时间短暂,元宵一过,热闹一时的民间艺术又得回归平静了。作为民间艺术家他们渴望得到更多地演出机会,让民间艺术的风彩得以更大程度的呈现。吴川前几年曾经搞得风风火火的“一节一会”(吴川市民间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由于种种原因已停办多年。“我记得已经有5年没做了。”81岁的黎明老人对记者谈及“一节一会”时言语中透着遗憾。欧景钦老人对此也有感慨,他说:“可惜的是今年不搞吴川市民间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很多东西无法发挥出来。”
吴川一位民间艺人对记者说,目前吴川民间艺术面临的问题是急需三个方面的支持:一需资金,二需专门理论研究人才,三需专家。缺少资金,就不能全面、完整、没有遗漏地保护民间艺术,这个保护包括艺人、作品和手艺的保护、没有足够的资金,谈到真正的保护就有些力不从心;没有懂美术的专门研究人才,民间工艺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民间手工艺,上升不到真正的艺术;没有专家从事民间艺术的整理、发掘,大量的民间工艺转化不成旅游或者其他资源,发展道路仍然很狭窄。
当地民间艺人说,这些年通过“一节一会”、城乡年例等平台,一些曾经消逝过的民间传统艺术又回到了百姓身边。想要进一步长远发展,这些传统艺术施展的平台还是有些单一,必须寻找更宽广的舞台,主动走到百姓经济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