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八旬老诗翁济学捐资 宝刀未老又于诗词建功

2012-02-23 22:23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吴东梅

   

白发诗翁取得多项荣誉奖

    湛江新闻网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阳镇李屋巷村一位84岁的老人李沛谋,在乡中时常施钱孤苦,接济穷人,重视文化传播,同时也老有所学,笔耕不辍,在诗词领域里开辟了一片美丽新天地。说到李沛谋,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乐善好施,是村里的大好人,是有文化的大诗人、老诗翁。

    李沛谋是吴川著名民间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独特,素有“诗乡老顽童”的美誉,现任吴阳梅花诗会会长。曾作为吴川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地小学校长、县公安局干部的李公,时常思虑着要如何使自己的诗乡吴阳文化得到传承。2008年,年近80岁的李公勇担吴阳梅花诗会会长之职,开始大展拳脚,积极打理梅花诗会日常事务,组织诗友到各地采风,在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地方举行吟唱活动,发动会员积极参与写诗出书。

    面对现代文化充斥社会的当下,李公表示忧虑: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经典,可现在却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青年诗人和女诗人越来越少,如何能让它得到有效继承?为了发展培养新一代年轻诗人,李公颇费心思。让诗词“进校园进课堂”和让诗词“进农家”是李公的最初设想,并开始付诸实践。在每次召开诗会时,都邀请镇上几间重点中小学校长和语文老师参加,希望诗词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工作能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把古体诗词推进校园,让更多的青少年喜爱国学,传承国粹。李公不仅自己出资给梅花诗会,并且不辞劳苦地为诗会筹集资金,使得诗会正常运行并不断发展壮大,“诗词进校园”的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在“诗词进课堂”活动中,以吴阳沙角旋小学、芷寮中学为试点,派出经验丰富的诗人到学校以举办诗词讲座的形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入手,引发学生读诗、写诗、对诗,从而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在乡村节日或婚庆喜事中,诗会也坚持举办诗画展或吟诗对诗,让诗词自然地“进农家”。由于诗风的得力传播,吴阳文人雅士在喜庆日子都要邀约诗友一起吟诗作画,并将诗画展于家中客厅,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诗词弘扬美好生活的主旋律,歌颂新生事物,把生活新风尚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好诗。在经过李公这一批热心人士的努力下,创建“诗词之乡”这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2011年7月,广东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广东省诗词之乡”;2011年11月17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诗词之乡”;2011年,梅花诗会又获“湛江市文化建设十佳标兵单位”,至此,吴阳这个文化名镇伴着诗词花开满枝头,万里飘香。

    李沛谋老翁不仅热爱诗词,热心诗词的推广传承,还本着“饮水思源,造福乡梓,服务社会”的理念,竭力资助教育事业。2009年,李沛谋将自己每年的退休金和儿子李光煜平时孝敬积攒下来的100万元捐给了母校吴阳中学,设立了吴阳中学李沛谋教育基金会,助学计划有序进行。至2011年,颁发奖学奖教金共计人民币近70万元,勉励莘莘学子更加勤奋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为建设吴阳中学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家乡重修极浦亭时,李公又捐资120万元,使得曾获“南宋古村落”美誉的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在实现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中,李公又出300万巨资修建道路,造福乡亲。这些善举,获得了社会的好评与人民的认可。

    李沛谋老诗翁,在湛江市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市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湛江市文化建设十佳标兵个人”,被吴川市老干部协会评为先进个人。李公,就如吴川诗人钟家智的赞诗描述一样:“慷慨捐资荣梓里,吴阳胜地育奇葩”,赵善华贺李沛谋八十高龄的诗“乐善好施长积荫,行仁厚道永传流。中街改造肩挑重,建设家乡作老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活力徐闻·促消费嘉年华活动开幕
  • 攻防节奏加快!“沙超”次日战况激烈
  • 共青团赤坎区委员会开展“双节”慰问活动
  • 全国中青年书法家邀请展在湛开展
  • 洪拳体验活动举行
  • 湛江北站假期建设“不打烊”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