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三合村年内建成72座“白玉民居”

2012-02-27 08:3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路玉萍 林宇云

10年前,为更有效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遂溪县北坡镇在全市率先开展“四通五改六进村”建设(四通即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造住房;六进村即党的政策进村、科学技术进村、先进文化进村、优良道德进村、法制教育进村、卫生习惯进村),各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于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首批中心镇,并于近三年先后摘得“广东省卫生先进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和“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的牌子;10年后,在巩固“四通五改六进村”成果的基础上,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村落规划和新民居建设,遂溪县北坡镇一马当先,正加快速度建起一座“白玉村”,再度争当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72户将迁“白玉民居”

去年底,遂溪县新农村“白玉民居”建设在北坡镇三合村启动,村内一片近60亩的空地上,一座极具雷州半岛文化特色的“白玉村”即将拔地而起。近日,记者来到北坡镇三合村,这条遂溪县较为边远的村庄并不宁静,马路上载满甘蔗、青椒的货车穿梭如鲫,新村场上数十支工程队正在忙碌,村民们为新居建设的事情围成圈热烈地讨论着,好不喧嚣热闹。

北坡镇镇长岑国强指着规划图向记者介绍,三合村“白玉民居”首期工程规划建房72座,按照统一的正立面和规格模式设计,沿公路楼房设计为三层。目前,村场平整、水电安装、排污和村巷路建设正紧张进行,新房建设相继动工,预计今年内可全部完工。届时全村200多户中的72户将首先告别危房,整体搬进新靓的“白玉村”。二期工程已完成规划,前期工作也即将展开。

“白玉民居”是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的一种新民居设计样式,独栋独院布局,采用二层或三层的建筑体形,造型新颖。建筑外墙以白墙为主要基调,窗套采用雷州青石镶窗边,瓦面采用本地土瓦,建筑典雅、色彩明快而具有本土特色。室内的墙面和地面可视住户的经济能力采用不同的装饰,整个装饰以简洁为原则,尽量降低造价,减轻农民建房的经济压力。

腰包鼓了房子也要靓

遂溪县“白玉民居”建设为何选择三合村项目作为开篇之作?北坡镇纪委书记肖信满感慨道,三合村已经多年没有建过新房子了,近年来村民依靠种植和外出打工,腰包渐渐鼓起来,他们都迫切希望建起新房,一改落后的居住环境。

“三合村村民靠双手富裕起来,也意识到要提高生活质量和居住水平。”“白玉民居”工程由村里统一规划,房子需村民出资自建,每栋需要28—35万元,但是村民的积极性依然很高。他算了一笔账:三合村农民的种地收入主要来自甘蔗和北运菜,每户平均有10亩甘蔗地,3—4亩辣椒地,按今年的行情,甘蔗每亩利润可达3500元,年均获利大约3万多元;红辣椒每亩利润1.2万元,年均获利6万元左右,甘蔗加上北运菜一年可赚将近10万元。村长袁军强回想起当初动员搬迁时,有部分村民不肯配合,“他们说新房只建二、三层太少了。”

村民袁强140平米两层的新房正在建设中,他领着记者来到现在居所——三合村旧村场,泥泞的村道时窄时宽,破旧的泥砖房和牛棚、鸡圈混在一起。袁强家里10口人还居住在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泥砖房里,瓦片搭盖的房顶已被台风掀开一半,暂时用防水胶纸掩盖着。房子低矮阴湿,厨房里依旧用木材生火,饲养的鸡鸭在院子里乱窜。老母亲蹲在地上搓衣服,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她放声大笑着说:“很快就不住在这里了,要搬新房子啦”。袁强说,他家看起来还算新,村里还有许多破旧不堪的危房。“这些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嫌自家房子破,宁愿在镇上和朋友一起也不愿意回家和父母过年了,村里冷清了很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龙争虎斗 八方武杰会港城
  • 湛江非遗“三绝”惊艳亮相赛场
  • 十五运会散打男子60公斤级1/8决赛   “湛将”王艺霖战胜对手,昂首晋级八强
  • 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受欢迎
  • 霞山陈铁村华锋长者食堂五周年庆  “免费午餐”温暖村里长者
  • 湛江奥体中心举行十五运会武术散打赛事全要素、全流程演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