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医抓蛇还放生
每年清明前后,随着蛇类交配高峰期的到来,乡间蛇咬伤人的事件仍时有发生,王维德的电话多起来,要么是请他去捕蛇,要么是向他求医问药。

记者到来的时候,王维德刚捕回一条蛇装在铁笼里,他把钱笼打开,其中一条蛇从笼里钻出来。这是一只大家伙,身粗如小碗,在王维德的挑衅下立起身子,不时发出“哧哧”的声音。王维德告诉记者,这一对蛇正值交配期,被邻近村庄的村民春耕时发现,由于担心被蛇咬伤,遂请王维德前去抓蛇。
对王维德来说,蛇情如警情,他收拾了一下捕蛇的行头:一把铁钩、一把蒲扇和一个布袋,来到蛇出没的地方,在洞口伏击了几天,终于将两条蛇捕获。问起如何处理这两条蛇,王维德说:“等春耕完了,再放生。”
与蛇打交道多年,王维德对蛇的种类和习性了如指掌,哪里有蛇出没,洞中有没有蛇,什么蛇,他都能看个八九不离十。比如白颈喜欢在空旷的地方晒太阳,一旦被咬伤,伤口会变黑、变肿;金环蛇喜欢隐身山边草丛,一旦被咬会中剧毒,延迟医治有性命之忧;银环在水中活中,专吃泥鳅、甲壳虫等。
如今,说起这些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蛇,王维德有着特别的感情,回顾起年轻时捕蛇的情景,老蛇医颇为感慨:“二十年前,乡下很多地方都有蛇,现在,蛇越来越少了。”他坦言,十几二十年前捕蛇主要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捕了蛇能卖钱,蛇做成标本也能卖钱,“现在不图这个了,帮人家捕了蛇,最后都拿去放生。”
在王维德看来,蛇就像他的老朋友,难得一见,令他对蛇的生存状况感到心忧。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得蛇的生存环境恶化,如今,一年中请他去捕蛇的也只有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