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港而兴!对于粤西“湛茂阳”来说,每个城市都有着风格迥异、功能不同的港口,它们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正如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所提到的“临港”经济圈,正由于港口的存在,粤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才显得与众不同。
港为城用▶粤西港口支撑重工业发展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部门获悉,粤西三市大型重点港口与航道项目开始“遍地开花”,充分发挥“港为城用”的效应。其中湛江港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和湛江钢铁基地项目码头工程,均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茂名港水东港区3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阳江港13、14号泊位工程,已获交通运输部岸线批复……
在湛江东海岛,气势雄伟的东海跨海大桥,平整宽敞的东海大道让人印象深刻,建设工地则是一片繁忙景象,挖掘机、推土机和运输车穿梭不绝,打桩机轰鸣作响,工人们挥汗如雨,一个以钢铁、石化为基础的临港重化产业区正在悄然崛起。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翼告诉记者,钢铁与石化基地之所以“落户”湛江有很多因素,除了广东巨大的市场需求、湛江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外,还有重要的一条是湛江有深水航道与港口。目前湛江可以进出30万吨级的船,按照五年规划后则可以进40万吨级的船,这对于原材料和成品大进大出的钢铁与石化产业,意味着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费。据测算,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建成后,吨钢生产成本将比上海宝钢降低180元。
省社科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教授姚立表示,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是我国西南最深的航道,而且是国家9个主枢纽港之一,区域位置得天独厚,它能够适应国际海运船舶运输要求,并具备承接重化工业转移的运输条件,可以说是粤西发展临港工业的一颗“明珠”。
港群差异发展▶实现“1+1+1>3”效应
事实上,湛江港只是粤西“湛茂阳”港口群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湛江、茂名、阳江三个沿海港口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总和约1.94亿吨,占全省的10.9%;共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8个,占全省的18.5%;集装箱年综合通过能力达25万标箱。
对于茂名这座典型的因油而兴、因海而旺的城市,其以炼油、乙烯和芳烃等大宗炼油产品为依托的石化产业同样离不开港口。在茂名,博贺新港区、水东港区等根据功能的不同而实现差异发展。具备建设深水大港条件的博贺新港区主要以大宗散货接卸、液体化工品、集装箱运输为主,水东港区以发展散杂货运输和旅游客运服务为重点。
阳江港按照功能规划,现已建成8个万吨级码头。目前,东港区可以靠泊10万吨级船舶,西港区规划建设30万吨级的超深泊位,支持原材料、重型基础产业等大运量工业发展。
湛江市城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湛茂阳”三大城市港口应通过差异化发展,共建粤西港群。湛江港以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资运输和集装箱支线运输为主,同时依托港口深水优势,大力发展能源、石化、冶金等重型临港产业。
而茂名港则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兼顾集装箱喂给运输,大力推进石化、电力等重型临港产业的发展;阳江港以能源、原材料及通用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喂给运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这样才能发挥“1+1+1>3”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