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川市梅菉街道营盘街有居民向记者反映称,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曾见证了大革命时期风起云涌的历史场面,但该旧址长期大门紧闭,如今已破败不堪,甚至有居民在旧址内丢垃圾、养小动物。“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这样被糟蹋了,旧址成了危房,杂草丛生,完全看不出来是文物保护单位。”家住营盘街的张伯遗憾地说。

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破败不堪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吴川梅菉街道营盘街28号的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记者看到旧址大门紧闭,门口刻有1983年10月19日吴川县人民政府立的“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牌。整幢建筑为单体砖木结构,共分两进,两边有厢房,总建筑面积在400平方左右,目前已全部闲置。
记者透过破烂的窗户看到,旧址损毁得最严重的是瓦面,特别是左右厢房瓦面,均已烂出数平方米的窟窿。椽木、墙体也破损得十分厉害。右边的厢房,堆积着不少垃圾;左边的厢房,不知是谁家在里面养了一只猫。透过大门的缝隙看到,旧址内的杂草足有半个人高。旧址门前约有200平方的空地,堆满了砖块、木柴等杂物,显得十分破落。
记者了解到,该旧址建于清末,原系官府衙门。清王朝被推翻之后,成了闲舍,是大戏班、清道夫等的杂居之所。到了1926年初,中共党员黄学增受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派遣,以中共南路特派员的秘密身份及农民运动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前来梅菉领导南路十五县及梅菉、北海两市的革命斗争。1926年3月,以黄学增为主任、韩盈为书记、苏其礼等为委员的“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成立,与“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南路特别委员会”在这里合址办公。
营盘街的张伯告诉记者,这个旧址从来都是锁着门的,很少对外人开放,平时没有人能够进去。
多次有老战士寻访至此 久久不愿离去
对于这个革命旧址,营盘街更多的群众知道它叫“育婴堂”。附近一位居民说:“我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这里是南路办事处的旧址,但大家都叫它育婴堂。听说在抗日时期,政府在这里曾收留过不少弃婴、流浪儿,后来人家就叫这里育婴堂。”
据张伯讲,当时选择在这里办公是因为这里的地势在梅菉是最高,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他说,解放后,这里曾经作为居委会的办事处,作过幼儿园、化工社、皂厂、童装厂等。
张伯说,这里作为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基地,是很有开发价值的。但后来,这里就完全没有维修过,现在也没人打理。很多年轻人,都不知这里是作什么用的了。
“前几年每到7、8月,湛江、茂名等地都有很多在这里工作、战斗过的老干部、老革命到这里寻访,缅怀曾经共事的英烈。那些老同志每次在这里都是来回踟蹰,久久不愿离去。如果不好好保护的话,可就对不起那些老同志了喔!”张伯满怀深情地说。
百年旧址亟待修缮
记者昨日从吴川市文化部门获悉,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早在1983年被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吴川市委市政府列其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来又相继被评定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资金紧缺,旧址至今未能组织维修。”吴川文广新局有关人士对记者说。
据了解,旧址所在的梅菉街道红旗居委会很多老人都曾要求过上级拨款重修该旧址,一直未能如愿。往年的吴川市人大会议上,也常有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建议尽快开发保护该旧址。
营盘街的王老伯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基地,这个旧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我们应该利用好这笔文化遗产。“再让这个革命遗址荒废下去,我们都感到愧对先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