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种 各地探索产业化发展之路
暴涨暴跌,对于农业来说都不是好事。多位受访人士均表示,要想真正解决农业“看天吃饭”、“由市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种植业如果止于“种”,农民没多少钱可赚,农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也被大大削弱。而发展精深加工,不仅能创造税收、提供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农业产业整体推进。这是农业告别粗放低端式扩张模式,走上现代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种植业产业化的探索中,徐闻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在菠萝种植龙头镇曲界,以前也曾遭遇过果贱伤农的事情,而现在,当地菠萝产业化已经基本成型,菠萝可加工成果肉罐头、菠萝浓缩汁、菠萝蛋白酶、菠萝纤维、菠萝凉果、菠萝饲料、菠萝酒及菠萝生物有机肥等系列产品,几乎将菠萝“吃干榨尽”,没有废弃。精深加工的利润远比单纯种植菠萝更为可观,“一个菠萝果,富了一个镇”的传奇,是否成功复制出“一棵小辣椒,富了一个村”?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广阔前景,值得期待。
就在近日,广州以及外省两家大型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赴徐闻开展项目考察,分别计划在此兴建投资10多亿元的产业项目,进军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记者手记】
一句“看天吃饭”道尽农业种植的风险与无奈,也反应了我市农业大而不强的尴尬现状。
徐闻辣椒之所以行销全国,在于他们的市场意识更加敏锐、灵活,四处出击、主动对接,打开了销路,扎稳了市场。他们不光勤于种植,而且在销售流通、信心反馈等环节下了不少工夫。在瞬息万变的开放市场之中,主观上的积极努力并非万无一失,但至少可以尽量规避风险、抵御危机。
湛江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如何让广大农民富起来,同样关系湛江崛起进程。如果政府能进一步加强引导、保障和服务,农民接受技术培训、种植观念得到及时更新,流通行业加快发展,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越来越多,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事件才不会一次次重演。
面对土地,农民种下去的是心血汗水,花费的是真金白银。只有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片肥沃富庶的红土地,才真是农民的聚宝盆,那些茁壮生长的蔬果,才真是农民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