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菜农为何不“椒急”?

2012-12-03 08:5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肖胤 刘兵

    日前,在徐闻南山镇包罗园村的临时收购点,工作人员正对青椒进行挑拣打包装车。刘冀城 摄

    连日来,本报报道了遂溪、徐闻等地辣椒销售遭遇“冰火两重天”的新闻:遂溪、廉江等地辣椒丰产不丰收、菜农非常“椒急”;徐闻辣椒供不应求、行情看涨。生长于同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同时走向市场,为何辣椒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呢?记者就此进行采访后发现,市场意识方面的差距,是造成两地辣椒行情不同的主要原因。如何更主动地参与、完善流通加工环节,如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依然是湛江打造农业强市路上亟待解决的难题。

    地头的“椒急”VS 纵横南北市场的“椒傲”

    眼下正是辣椒陆续采摘上市的季节。今年全市辣椒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由于天公作美,徐闻、遂溪、廉江等产地的辣椒都获得了丰产。

    在遂溪,丰产的喜悦却难让菜农高兴起来,持续低迷的收购价格,难觅踪影的客商,让他们倍感“椒急”。在北坡镇,与地头火热的丰产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惨淡的收购价,每市斤0.25元到0.6元的收购价,往往连种植成本都无法收回,有的菜农只好忍痛放弃采摘,让辣椒烂熟在地头。

    去年这个时候,菜农们却是截然相反的心情:络绎不绝的北方客商恨不得守在地里等辣椒成熟,每市斤1.5元以上的收购价,菜农一亩地赚个两万来块不成问题。丰产又丰收的喜悦,激发了菜农的种植热情。今年,不少菜农扩大了种植面积,加上天气给力,辣椒亩产量较往年增加了三四成。但在惨淡的市场行情面前,丰产却只是一个苍白的数字,并未顺利变现成真金白银进入菜农的腰包。

    而在北运菜种植大镇徐闻县南山镇,菜农老邹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他今年种植的二三十亩螺丝椒陆续开始成熟,雇了十来个人帮忙采摘,还有点忙不过来。现在每市斤1.7元的收购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再过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采第二批了,今年的收购价不错,估计天气更冷一点,价格会更高。”老邹说,去年收购价较高时可达到每市斤3至5元。

    “今年徐闻基本上没有辣椒烂在地头卖不出去的情况。”徐闻县农业局局长吴珍一直密切关注北运菜产销情况,他表示,辣椒是徐闻北运菜的主要产品,当前遂溪、海南等地辣椒销售行情不好,但没有波及到徐闻,徐闻辣椒远销全国各地,“叫好又叫座”。

    迟到的客商 VS 四处出击的“眼线”

    遂溪辣椒为何丰产不丰收?不少受访人士均表示,销售渠道单一、种植品种单一、辣椒产量过剩等原因,都是造成“椒急”的因素。

    家里种了40多亩北运菜的遂溪县河头镇菜农刘小权告诉记者,和其他菜农一样,她家种植的辣椒小部分由当地收购商购买,大部分坐等北方客商前来收购。而今年,北方客商却姗姗来迟。

    遂溪县副县长黄志坚分析,原因在于北方大棚蔬菜还有一定存量,无需外购;其次是今年全国辣椒产量有些过剩,因此造成了滞销。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一向看天吃饭的种植业,就束手无策了吗?徐闻的菜农们显得很淡定。

    南三镇包罗园村,村道上不时驶过装满辣椒的农用车。为了第一时间抢购到最新鲜辣椒,当地的收购商在地头搭起了收购点,一筐筐辣椒络绎不绝送来,工人们进行分级、装箱,随即送到冷库储藏,集中发往西安等地。光这一个点,一天就能收到3万斤辣椒。

    同样种辣椒,徐闻人并未只盯着地头,他们的“眼线”遍布全国。

    徐闻是我市最大的北运菜产区,也曾多次遭遇过菜贱伤农的事件,2010年就因盲目扩产,以致路边地头堆满了卖不出去的辣椒。坐等客商不如主动出击,在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徐闻人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徐闻的流通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12个产销联络处,遍及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我们还跟北京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等国内大型蔬菜集散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吴珍说道。

    徐闻辣椒销到哪里,“情报”工作就做到了那里。产销联络处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市场信息反馈给菜农,为农产品的耕种提供指导。因为对消费市场了如指掌,徐闻甚至可以做到“你爱吃什么辣椒,我就给你种什么辣椒”。

    吴珍表示,湘辣系列辣椒辣度高,主要销往湖南等地,味甜、肉厚、适合蘸酱生吃的辣椒销往东北,螺丝椒比较对西北人胃口……徐闻的辣椒品种多元,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自然更强。

    这样的精心经营,收到的是市场的积极反响。据不完全统计,在辣椒销售高峰期,徐闻每天有200车左右的辣椒等北运菜销往全国。平时,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各地的反馈做出引导和技术指导等,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使辣椒更好地迎合当地市场需求。

    快速扩张的种植业 VS 拖后腿的流通业

    当前行情看好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无常,常常会让人措手不及。即使是在徐闻,种植业也面临着不少发展难题,而流通,是摆在湛江各北运菜基地面前的共同难题。

    今年我市的北运菜种植面积已超过60万亩。相对于种植环节来说,流通领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掣肘。今年10月召开的全市流通工作会议就指出,本土流通企业普遍组织分散、规模偏小、品牌不亮,县域和农村流通发展滞后。

    近年来,湛江的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农产品出入通道基本畅通便捷,北运菜集散市场基本成行成市,仓储业的发展,显然没有跟上脚步。湛江生产的北运菜多为不便于长期储藏的品种,像辣椒这类蔬菜,经冷库处理后,才可延长保鲜时间,适合长途运输。冷库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作为农产品的仓储平台,农民、收购商可根据销售时机在价格最好时抛出产品,避免了一窝蜂上市、低价期上市造成的经济损失。

    徐闻县正茂蔬菜种植公司董事长李进权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忙收购和发货。公司是香港、澳门和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也是我国冬季蔬菜南菜北调五大基地之一,已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最让他头疼的是产品流通环节的储藏难题。目前,我市的大型冷库并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北运菜的临时储藏需求。李进权因此就萌生了自己开建冷库的计划。

    同样,如何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流通企业,日渐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门的重视。

    近日,省政府正式向商务部推荐了位于遂溪县的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为国家农产品综合示范园区试点单位。园区总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1200亩,内设大型冷库。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区域农产品的中转和分销基地,可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的问题,合理引导生产和消费,稳定市场价格。

    针对目前辣椒丰产不丰收的问题,遂溪、廉江等地政府部门正在严密监管市场,开拓销路,尽量减少农民损失。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跟着醒狮去旅行”,遂溪在广州向全国发出最“甜”文旅邀请函
  • 湛江红树林修复创新模式  解锁生态经济双赢密码
  • “湛江蓝”:港城天空的咏叹调
  • 送展进校园
  • 椹川大道绿化修剪“精雕细琢”  扮靓城市交通动脉
  • 吴川: “一个饼”撬动县域20亿元大产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