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开学离乡放假回 “小候鸟”城里求学不容易

2012-12-18 16:23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林艳芳 罗红波

资料图片

    开学时泪别父母,平时就居住在别人的家里,放假了才能返回家乡——现在越来越多乡镇小朋友过着“候鸟”一样的生活。据市九小的陈老师透露,个别班上近一半都是非市区户口的“小候鸟”,他们的家长都是看中了市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而把他们送来。这些“小候鸟”离开了爸爸妈妈,离开了小伙伴,能习惯吗?生活学习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小学,调查“小候鸟”生活得如何。

    故事

    7岁孩子独自在城里上学

    “小黎子(化名),要出发啦!”妈妈扯起嗓子一喊,小黎便要离开这条熟悉的大街,前往一个陌生的环境。小黎在硇洲岛长大,如今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妈妈决定把他送到湛江市区。

    “你要到市区里读书啦,要懂事,好好学习呀!”爸妈早已为小黎打点好一切。就这样,小黎就懵懵懂懂地暂别家乡,来到了市九小。小黎所在班级的陈老师对这个孩子又爱又怜:他父母在硇洲岛生活, 现在孩子由接送园全托管。他经常因为想妈妈而哭鼻子。陈老师给小黎妈妈打电话,让小黎和妈妈聊天,一解小黎的思乡情。直至上周,小黎的情况才慢慢好转,现在终于能集中精神上课了。

    昨日上午10点50分,记者在校门口见到了小黎。他皮肤稍黑,较瘦弱,一脸羞涩。“妈妈为什么送你来城里读书?”记者问。“为了我好。”小黎小声地回答。“你习惯接送园的生活吗?想爸爸妈妈吗?”“想,不习惯,有时会哭。妈妈有时也会来看我。但要等放假了,我才可以回家住。”小黎仍然低着头,不敢正视记者。

    “小候鸟”离家久与爸爸感情淡

    秋秋出生在农村,是五十多岁爸爸的“老来女”。她爸爸把她当作掌上明珠,疼爱无比。为了让秋秋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她爸爸把她送到在湛江师范学院当老师的婶婶家里。秋秋很小便到了婶婶家里住,在附近上幼儿园和小学。秋秋如今在市十六小读五年级,受到婶婶家庭的书香熏陶,乖巧伶俐,学习成绩优秀。只是,秋秋与她爸爸的感情因相处少而变得很淡。每次父亲来看望她,她总是不冷不热。

    而现在在市第二十一中念初一的小廖也有五年的寄居经历了。五年前,妈妈让小廖从河唇小学转到市区某小学,寄宿在霞山区友谊路的小姨家。“刚离开妈妈时,很不习惯,城里的老师特别严格,作业多,我跟不上队伍,一下掉到60分,心里惊慌又着急,后来小姨帮我补课才赶上去,保持在八九十分。有时想想,其实自己也算幸运,至少可以住在阿姨家。”小廖低着头说,“我想回家,想留在妈妈的身边,但我不敢对父母说,怕给他们添麻烦。妈妈对我说,如果留在湛江读书,努力考上一中、二中,就有机会考上好大学。”

    双胞胎女儿和儿子都寄居城里

    陈妈妈在遂溪某乡镇经营一间书店,早上7点开市,晚上9点收档。她的一对双胞女从初一开始就到在市区某中学当老师的姑姑家寄宿,六年后分别考上长沙、武汉的大学。小儿子出生20天后就送到市里的私人幼儿园,一直在全封闭式的私立学校就读。如今读初三,他的目标是考上市一中,将来也像两个姐姐一样考上名牌大学。

    “我的梦想就是让孩子走出这个小镇,考上名牌大学。身边许多亲友都说我心肠硬,怎么舍得让三个孩子从小离开爸爸妈妈的身边在外面读书呢?但是我做生意忙,确实没时间辅导孩子。再说,城市的教育就是比农村好,两个女儿不是最好的证明吗?”陈妈妈说,她认为乡村教育缺少优质师资、先进硬件设备,“如果农村的教育水平能够和城市平衡,教育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奥体中心举行十五运会武术散打赛事全要素、全流程演练
  • 湛江日报社与市环境卫生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全红婵“晒”出十五运会照片
  • “警小豚”护航十五运会 湛江公安多维守护赛事平安
  • 万事俱备待开赛
  • 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十五运城市志愿服务岗前演练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