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13岁坚强女孩撑起一个家

2013-05-15 10:5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林明聪

镇干部慰问潘伟玲一家。林明聪 摄

    她自幼丧父,母亲改嫁,两个哥哥均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奶奶在5年前不幸离世;年迈的爷爷患哮喘已搬出村口居住。

    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了这个农村家庭。面对这一切,她没有哭也没有抱怨,而是用柔弱的身躯,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家。

    这是一个名叫潘伟玲的坚强女孩。她今年13岁,家住吴川市大山江街道顿位村,是顿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坚强女孩”不一样的童年

    5月10日,记者与粤西潘氏文化研究会一行,来到了潘氏兄妹的家。这是一间狭窄的平房,条件非常简陋,记者能看到的唯一一件家用电器,是一台电风扇。家中只有两间房子,一间用作厨房及堆放杂物,另一间是潘氏兄妹的房间,摆设了两张木床,这是潘伟玲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哥哥而特意这样设置的。

    潘伟玲身体消瘦,显得十分疲惫。她的两个哥哥,分别是17岁的潘某文、15岁的潘某弟。两兄弟原本眉清目秀、活泼可爱,但他们在10岁左右的时候,相继患上了脑萎缩,由于家境贫困没钱医治,兄弟俩从脑萎缩转变为脑瘫,现在语言不清,坐立不稳,四肢无法协调,偶尔还会发生抽搐。兄弟俩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重担自然落在妹妹潘伟玲身上。

    为了照顾好两个哥哥,潘伟玲起早摸黑,煮饭洗衣全部一手包办,虽然辛苦,却从来没有过一点怨言。每天早晨5点多钟,她就要起床,下米煮粥,给两个哥哥端屎端尿、洗手洗脸,煮好粥后,把粥端到两个哥哥床边,用勺子一口一口喂他们吃。她自己匆匆喝上几口粥,然后赶紧去学校上课。下课后她到市场买菜,回来给哥哥煮饭喂饭,洗衣服后又回学校,晚上回来就帮他们洗澡、喂饭,照顾他们睡觉。这样的生活,自从奶奶去世后,她已坚持了5年多。

    潘伟玲谈到,在家里洗衣煮饭、帮哥哥洗澡这些活儿,做习惯了并不觉得有多辛苦,最害怕的是夜晚哥哥发生抽搐,如果哥哥从床上掉下来的话,还要很费力气地把哥哥搬上床,常会为此而一整夜都不能睡。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哥哥能尽快好起来,即使我再辛苦一些也值得。”一向坚强的潘伟玲,说话间眼睛里也闪起了泪花。

    社会关爱带来希望

    记者在潘家采访当日,周围的邻居大婶大娘纷纷围过来,介绍潘家的情况,有说他们的苦难,有说他们这些年的遭遇,但说得更多的,还是小玲的坚强和懂事。

    “这些年难为她了。”潘伟玲的姑姑谈起小玲兄妹时,眼眶红润。她说,小玲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小玲的父亲走得早,母亲改嫁,早些年还得她奶奶帮手照顾,但她奶奶走后,就里里外外都靠小玲一个人了。“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她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埋怨过什么。”

    “坚强女孩”一家的困境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地为他们家办了低保,每月给予困难补助。邻居们也时常接济他们。粤西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动联系北京、广州等多家脑瘫医疗机构,了解两兄弟病情、治愈几率等情况,为这一家子发动爱心捐款。5月10日当日,潘氏文化研究会、大山江街道办、妇联、岭圩社区等领导前往探望潘氏兄弟,并为潘氏兄妹捐献了慰问金。而顿位村的乡亲也踊跃捐赠,连六七十岁的老婆婆也把身上仅有的10多块钱捐出。乡亲们都希望可以帮到潘氏兄弟,就算是十块八块也能积少成多,使兄弟俩能够早日得到治疗。粤西潘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潘源平说,他们向广州和谐医院的权威教授了解过,这俩兄弟的病在这个年龄段是完全可以医治好的,医疗费大概共需要三四十万元,所以研究会组成了爱心基金会,经过短短几天的努力,现在捐款已达数万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红星照耀红土地
  • 定格浪漫 纸短情长:新人登报缔结良缘 铅字为证爱情永恒
  • “月满非遗·情聚中秋”非遗集市举行
  • 霞山区青年夜校咖啡品鉴公益课举办
  • 暴雨突袭
  • 环北广东工程首条盾构区间顺利贯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