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英国4岁女童玩iPad成瘾,被禁止接触iPad后,出现了“戒断症状”,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医生称,该女童如不及时接受治疗,将在11岁前“病入膏肓”。针对英国女童戒断事件,记者对我市幼儿园小朋友、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一些受访者的故事,发人深省。
记者调查
超8成孩子承认离不开电子产品
不同年代孩子的童年有着不同的精彩,跳绳、弹珠早已成古老传说,电子产品则成了90、00后的新宠。记者随机采访了3至18岁的男女生各20名,19名男生有用过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经历,最早3岁开始用;14名女生有用过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经历,最早4岁;40人中有33人(超过80%)承认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有16人都表示自己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才开始接触电子产品;有13人表示如果父母干扰,就会发脾气;有7人表示理解父母的行为;有8人承认玩电子产品会影响学习;有4人坦言自己对电子产品“着迷了”。
今年10岁的思思,已有使用电脑5年、使用iPad两年的资历,玩游戏、看电影、刷微博等,有时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妈妈规定,周一至周五是不能用手机或电脑的,查资料除外,周六周日没怎么管了。”思思说。
家长做法
严防型家长:删除游戏,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赤坎的林小姐向记者讲述了无奈一幕:几个亲戚来家里做客,我给小孩子们准备了不少玩具。才玩了一会儿,大一点的小男孩过来找爸爸要手机玩游戏。接着,几个孩子都跑过来找大人要手机。于是,这样的画面就出现了,大人们围着茶几喝茶、吃瓜子、聊天,一排孩子坐在沙发上人手一部手机,低着头,忙得不亦乐乎。
过了一会儿,我招呼他们:“你们有这么多人,怎么不玩点别的啊?老鹰捉小鸡、多米诺骨牌不是都挺好玩吗?”不料,竟无一人回应,甚至连头都不愿抬一下。直到大半个小时后,家长们纷纷强制收了手机,他们才恋恋不舍地从沙发上爬起来,商量着玩什么好。
林小姐感慨不已,随后让老公把手机上的游戏全部删除了,女儿颇有怨言。“我必须这么做,而且还要以身作则。我希望女儿在美好的童年时光里多出去走一走,多看一看手机外面的世界。在我看来,被手机‘绑架’的童年太单调了,我不想她以后回想童年的时候是一片茫然。”
乐观型家长:让孩子提早接触,10年后会不再“上瘾”
“孩子不玩游戏,就和小朋友没有共同语言,怎么办?”家住霞山区步行街的邓先生说。孩子玩电脑的时候最开心,他们的开心多来自直接感官刺激,思考会变得简单而直接,有些游戏确实不错,可以开发智力。儿子6岁时,邓先生就开始让他接触电脑上的简单游戏,维持每周一次1个小时固定游戏时间。“我也不知道是错还是对,目前小孩没有明显的上瘾迹象。不过到周末就会惦记着这事,像个固定的模式一样。”邓生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刚接触电脑的时候,连做梦都是电脑,等用上电脑10多年之后,才不再上瘾,“我打算让儿子在小的时候接触电脑,当他18岁成年之后已经有10多年的‘工龄’,新鲜感已不在,能把电脑当作一种真正使用意义上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