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名格
196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9年,年仅21岁的他从中南财经大学毕业后来到湛江,成为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而今,他已是一家著名网业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及总经理,该公司不仅拥有国际一流的设备和生产技术,同时还具备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同时,他还兼任广东省湖北商会湛江分会会长、中国渔船渔机行业协会理事、湛江市工商联执委及湛江市渔网商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奔跑故事
勤学苦练:3个月就听懂雷州话
对于外地人来说,能听懂雷州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蒋名格不仅会听,而且还会讲雷州话。有一次,他在雷州出差,因为听不懂雷州话,差点闹了个大笑话。这次经历让他明白:在湛江,不懂雷州话就相当于半个哑巴半个聋子。想到以后要在这个地方打下一片天地,他开始苦学雷州话。在东海岛筹办新厂的时候,员工多来自当地,基本都讲雷州话,平时就多听他们讲,听不懂的就问。周末他就到附近村里跟老人学,就是这般勤学苦练,3个月后他已能听懂雷州话;1年后,当他讲雷州话时,多数人都没发现他其实是个湖北人。
他告诉记者,懂雷州话后,他可以和员工们更真诚地交流了,员工心里想什么,家里有什么困难,他都能用最短的时间清楚地了解到。现在哪个员工村里过年例都会叫上他,蒋名格感觉自己早已融入了湛江。
带头承包:车间年产值从17万跃至45万
1989年,刚从大学毕业的蒋名格成了湛江一家轻工企业的职工。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他很快就成为一名副厂长。但他那颗勇于打拼的心并没有“安于现状”,1993年,他带头承包车间,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厂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有人说他是异想天开、想出风头,还有人预言不久他就会“卷起铺盖回老家”,车间里的部分职工也从当初的豪情满怀到敲起了“退堂鼓”。蒋名格硬是顶着压力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3个月下来,职工们终于重拾信心,大家在他的带领下甩开膀子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所承包的车间年产值从之前的17万,一下子跃到了45万!看着这份骄人的成绩,职工们的眼眶湿润了,心也随之沸腾了。
艰辛创业:厂子奇迹般“涅槃重生”
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再加上企业制度不完善等原因,1998年,厂子濒临破产倒闭。蒋名格站了出来,接下了这个烂摊子。当时该厂所欠电费、银行债务、职工工资等,共计2000多万元。看着这个才30岁的年轻人,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他“不可能搞好”,肯定是想“捞一把就走”。在反对声中,他用异常坚定的语气告诉留下来的职工:“我会一步步做好!不仅会还掉所欠债务,还会给大家带来更高的福利!”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欠电费,供电局每月底都会“按时”断电,没了电企业如何生产?没办法,他只好一月一月地往供电局跑,每次都保证“不欠新电费,原先欠的分期偿还”之后,企业才又恢复生产。由于周转资金极其有限,他只能每晚开车到遂溪去拉回原材料来保证第二天的生产。600公斤的原材料,往返180多公里,他吃过晚饭就出发,夜半才披着星光回家,天天如此。有一天晚上,他拉着原材料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暴雨,车胎也爆了,在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想起创业的种种艰辛,他的眼泪和着雨水流了下来。可他抹去脸上的泪水,咬咬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那次,天快亮时他才回到家中,顾不上休息,他换了衣服又直奔工厂……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2000年7月,在他的领导下,该厂奇迹般地“涅槃重生”: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扩建了厂房,本厂职工从原来的三四十人增加到120人,外围职工达到四五百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向职工们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乡友评价
诚信厚道 吃苦耐劳
柳老师:认识蒋会长大概是在7年前,他们夫妇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方便孩子读书。夫妇俩早出晚归,但对待孩子的教育很用心尽力,和孩子的沟通到位,亲子关系好,孩子品学兼优。虽然忙碌,但从他的脸上看不到疲惫的神色,总是在豁达的笑容中流露着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闫恒:认识蒋会长是在4年前的一次工作聚会上,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诚信厚道,吃苦耐劳,眼光长远,义利兼顾。这是我最欣赏、也最希望自己能具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