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湛江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廉江市车板镇龙头沙村。之所以来这里,全因这是一条神奇的小渔村——全村103户,只有700多人,但姓氏多达15个。我们走进龙头沙村,探寻个中缘由。
古老的庙堂前,村民小组长曹树文正在讲述龙头沙村因鱼而生,因渔而兴的历史。
渔村风光,陶醉怡人
小渔村有点偏僻,离廉江市区近70公里。村里有一条东北走向长达500米的水泥路,村民依路建房,两侧整整齐齐多是两层或以上的小洋房。
村里最常见的植物是绿意盎然的榕树,路旁每隔几步便种有一棵。晌午的太阳正灿烂,让人想打瞌睡,文化楼前的大榕树下,一位奶奶轻声细语地哄着躺在吊床里的小孙子。村貌干净整洁,村民安然自乐,让远道而来的我们不禁沉浸其中。
波光粼粼的大海近在咫尺,海岸所正对的三面是广东和广西两省的三县五镇,一片淼茫。正处于退潮时期,大海尤其安静,经常出门在外的渔船正停靠在海岸边“歇息”,当地的年轻妇女们边浣洗衣物,边忙着捡起脚下的海产品,如长螺,小螃蟹等。这里的海产品真丰富,随便过来拾掇一下便是一餐。从远处吹拂而来的海风阵阵怡人,我们享受着这难得的欢愉。好一派别样的渔村风光!
因鱼而聚,姓氏众多
龙头沙村依海而建,渔村得名才仅有百多年历史,该村的姓氏有占全村人口一半的叶、邓、骆三姓,还有苏、魏、李、曹、钟、龙、陈、黄、林、周等,以及已搬走的黎、张两姓氏,共15个,可至今,这条自然村人口也就700多人而已。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奇特的现象呢?据龙头沙村的村民小组曹组长介绍,百年前,此处渔业资源丰富,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渔民,这些渔民早上将活泼乱跳的海鲜从大海里捕捞上来,挑起担子,拿到附近市集里卖,晚上又回到这里。久而久之,渔民搭建起了房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一个又一个渔民选择定居下来。就这样,叶家的,邓家的,骆家的……人丁逐渐兴旺。直到百多年前,因鱼而聚的渔民正式建村,名为龙头沙村。
由于有15个姓氏,逢年过节,全村村民会先祭拜村里的神庙,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宗祠祭拜。姓氏多,祖先不同,村里至少建有8个宗祠。祖祖辈辈遵循着传统的规矩,虔诚地对待他们的神灵和祖先……
这条小渔村的姓氏虽多,但村民互相尊重,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争执。出海作业大家也会彼此帮忙。村风和谐,秩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