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人问,“你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吗?”朱回答,“不,我是中国的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英文版首发式上有人讲述了这个“段子”。这一活动聚焦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而朱镕基本人实实在在的为人处事方式,不打官腔、不空喊口号的语言风格,也提升了这本书的阅读价值
几周前的一个深夜,我接到亲爱的好友白莉娟(Jan Berris)打来的电话—作为一位无可争议的“美中关系皇后”,她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已有数十年了。莉娟在电话里告诉我,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计划出版英文版的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的演讲稿和文集,书名叫做《朱镕基讲话实录:1991-1997的改革之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由我的另一位老友周明伟所领导,他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时我们就相识)和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将联合为朱镕基的这本新书举办一场首发仪式,中国方面邀请了几位美国人士参加,我也在受邀者之列。
我会前往纽约吗?尽管这个邀请来得有些突然,但这样的邀约我是无法拒绝的!
9月8日,我从位于西海岸遥远乡村的家里开车前往西雅图机场,晚间时分才飞到纽约。来到莉娟家,我看到她正伏在电脑前写第二天上午首发式的方案—在此次活动中她要担任主持人,向来宾介绍十几位美中两国的高官,并确保活动按计划进行。莉娟为促进美中关系奔走了近50年,此刻她却拿不准在仪式上要说什么,于是我也打开电脑,和她一起来个“头脑风暴”。就这样,我们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钟。
对于合作了三四十年的美中双方人士来说,这次新书发布会是一次愉快的重聚。来自中国方面的嘉宾包括曾任中国驻美大使的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现任驻美大使崔天凯、新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等,而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孙国祥则是此次活动的东道主。
美国方面有很多人们熟知的人士出席:政界元老亨利·基辛格、前财政部部长罗伯特·鲁宾、前美国贸易代表沙琳 ·巴尔舍夫斯基、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东亚首席代表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商界领袖莫里斯·格林伯格,以及美国贸易代表处前副代表、新任亚洲协会主席施静书(Josette Sheeran)等。
美中双方几位高官的发言都紧紧围绕朱镕基作为一个个人、一个政治领袖、一个改革者的表现来展开,赞誉与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在现场,我有幸听了朱镕基先生用完美的英语录制的一段五分钟的视频讲话,还收到了由朱镕基亲笔签名的新书。
这次首发式对于朱先生本人,以及在江泽民、朱镕基时代美中两国共同建立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来说,都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回顾。自从1994年担任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以来,我在美中关系发展中发挥了一些作用。朱总理于1999年春访问美国时,恰逢美中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的商讨接近尾声,那段时间里,我和同事们都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其后的一年里,美国国内展开了关于中国的激烈讨论,我经常陷入有关的争辩之中。
此次新书发布活动不仅意义深远,而且是一次很好的外交实践,以此凸显过去与现在美中关系的积极面。这也让我们回想起在上世纪90年代,以朱总理为代表的中国领导层依靠极强的执政能力、清晰的改革目标和高超的政治技巧,在中国展开了全面经济改革。在发布仪式上,美国人对朱先生表达的敬意,也是向当时的全体中国人的致敬。
一位来自中国的嘉宾说,他记得朱总理曾被一个外国人问道,“你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吗?”朱回答说,“不,我是中国的朱镕基!”听到这里,现场报以轻松的笑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对这位杰出人物的美好回忆。
美国学者:不应该仅仅期待复制一个朱镕基体制
2013-09-26 10: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柯白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