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霞山公安局破获一桩骗局:几个中青年在街上摇唇鼓舌,说他们公司已经做大。为了回馈社会,准备免费发放一批保健节能灯等。结果不少老人们深信不疑,通过掏钱办理贵宾卡便可获赠这些产品,而同时还可以退还这些钱。第一次不法分子把钱退还了,但第二次却把大笔钱财逃之夭夭,老人们上当受骗了。这确实令人哭笑不得:尽管类似事件屡见不鲜,但是由于不法分子紧紧抓住人们心里弱点,成功蒙骗过关,着实需要引起反思和警惕。
老人们如今未必像年青人那样活动范围广、见识也多,相比老人们,年青人接触的事物不仅多而且新鲜,通过网络阅读和各种亲身经历可以获知各类骗术和诈骗行为。站在这个角度来说,老人们对付骗局的能力暂且可以列入“弱势群体”行列。这是事实,也是我们为什么非常关注老人们生活的其中一个原因。“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在应对骗局过程中更需要提醒和“教育”好家中老人,谨防上当受骗。
而现实是,现在很多年青人平时忙于工作,忙于各种应酬活动,把老人“凉”在一边,对于老人上当受骗一事也未必及时了解和知晓,造成的结果就是老人冤枉被骗。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为家庭为自己子女付出汗水,撑起了家庭重担;年轻一代给予老人相应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不妨多留意老人日常细节生活。这个细节生活包括老人平时跟哪些人打交道、平时消费情况如何等,把老人的活动情况“掌握”在手,当然前提就是没有干涉到老人正常的日常生活情况。做到了这点,对老人的关心和看护可以有的放矢了,比如老人掏钱去购买这些可能充满陷阱的骗局产品,年轻一代就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多跟老人交流,多了解老人购买经过,甚至抽出时间陪同老人到正规商场购买所需产品,而不是让老人被一些骗局迷倒而又消费了冤枉钱。当然,也特别提醒老人们,遇到类似情况要学会跟自己子女和亲人多商量,多沟通,确定不是骗局再做定夺是否购买。一旦发现骗局,也学会及时报警,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让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