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湛江日报》大篇幅地报道了雷州英利镇排寮八一希望小学的“董事长”陈堪炳的事迹,66岁的他亲力亲为甚至身卧病榻依旧不遗余力地挽救着这所濒临停闭的农村小学。为了家乡的教育“创强”,他一直在路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看着排寮八一希望小学全校师生、家长忙得热火朝天的景象,让我们看到了该校的教育前途。面对陈堪炳,此处必须有掌声。
但是一所学校走上“创强路”,并非代表一个地区的教育都从此走上了正轨。湛江、粤西的发展,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像陈堪炳这样为改善教育开辟道路而付出终生的先锋者需要多几个。然而,教育“创强”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比应该只追求在学校建了多少新的教学楼,添置了多少课桌椅,新增了多少“形象工程”,更要培育一种真正重视的心态和强大精神文化动力,不仅在校师生重视,而要整个国家和社会“自上而下”地给予支持。
教育的发展,需依赖教育“硬件”和“软件”的创强。增加“硬”功夫,提供师生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不仅让每一个适龄儿童“有学上”更需“上好学”,在教学硬件上应该下足功夫,提高办学效率,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但同时也需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增强“软”实力,离不开搞有效教学和高校课堂,这更加离不开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如今国家教育部特别重视特困地区教师的生存发展,决定给予生活补助,甚至强调“未来乡村教师收入将超过城市教师”,这给予贫困地区的教师一个极大的安慰,学校留住教师人才,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陈堪炳为英利镇排寮八一希望小学的发展进行“软硬”兼施,付出了很大的财力、物力、精力,他为教育的奉献精神值得赞许,相信该学校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教育“创强”并不只是一个学校的事情,需要相关领导的重视、科学的规划、上下大力的投入、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