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听大人们讲过赤坎“群英社”的“古仔”,所以,“哥大”的传说在脑海中有记忆。11月25日,湛江日报刊登报道“老街武馆、革命“红娘”一文,使笔者对赤坎“群英社”和“哥大”有了全新的认识。“哥大”生前“战友可能随时回来,我要在门口等他们。”一句话令人感叹!赤坎“群英社”自1942年起就是“中共南路特委广州湾的一个重要交通联络站”的历史让人肃然起敬!而一间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过如此特别贡献的地下通讯站旧址,现在的状况就更令人惋惜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想当年,无数进步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和领导下,投身于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伟大亊业之中,他们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是牺牲生命,换来了今天屹立于世界前列的新中国。从“老街武馆、革命“红娘”一文中看到,李侠雄——“哥大”就是这些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之中的一员;赤坎“群英社”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个地下交通站,为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特殊的贡献,因此,现在赤坎“群英社”的这个地址就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纪念旧址。或许李侠雄——“哥大”的革命生涯声誉有限,赤坎“群英社”的革命历史作用原来没有显山露水。但是,正因为是如此,李侠雄——“哥大”加赤坎“群英社”在湛江是难得有双重意义的纪念题材。只要把赤坎“群英社”现址的现状处理好,那肯定也能成为一处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我市十分重视挖掘人文和城市历史的工作,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在霞山海滨大道南、青岛路和东堤路一带,正在建设一条特色历史建筑风情街,赤坎兴华路也即将出现一间纪念陈明仁将军的专题小博物馆。但在市区内,以湛江解放前革命活动重要旧址为题材的纪念场所还是空白点,如果把赤坎“群英社”现址改为地下交通站纪念旧址,就可以填补了这个空白点。从实际操作来看,可以结合“三旧”改造,把赤坎“群英社”现址及附近一定范围统一改造、统一管理。地下交通站可以按当年的风貌重建,其余地方作配套和补充使用。总之,亊不宜迟,早一天处理,就早一天体现出赤坎“群英社”此地的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