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妈与外国小伙的撞车,事件开始时大家不约而同,都把矛头指向了大妈,原因首先是“思维定势”。
因为以往的宣传新闻点往往在“大妈蓄意碰瓷”上,在国外如何比国内文明礼貌上,现在出现这种事情,当然来了个先入为主。
其实,这种“三人成虎”发展的必然结果恐怕就是“百炼成钢”,思维被固化了。
于是,媒体就不能不承担一些责任。记者也许觉得冤屈:老太太倒地,有人搀扶,老太太没有“讹”上人家,这是新闻吗?不是,这是社会的常态。应该说,这样的常态是远远多于“老太太讹人”的。但是因为是常态,就没有报道的价值吗?弘扬正能量,还是要正面宣传为主。所以媒体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
我在课堂上当场民意测验:如果有老太太在你面前倒地,同学们扶还是不扶?半数以上的同学们还是举手的。说明并没有把社会想象到漆黑一团。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整个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实在朝向善良、正义的方向发展,没有那么多的“讹人老太太”。
现在,外国小伙已经出面道歉,真相大白。围观拍照者也纷纷陷入了思考。这件事给予我们的提醒是:心态放平,事实说话,不能够首先对任何人做“有罪推定”。即便来自圣地的也未必全是圣徒,外国小伙逆行、无牌照,还用中文骂人,说明也许他知道大家首先会同情他,只是他忘记了还有监控录像。
这就提醒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务必正反双方都要采访到,务必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首先是报道事实,不要随意掺进主观的意愿——讲义上叫“事实与观点分开”。上回余姚大水,“鞋哥”叫人背进老支书家,媒体上开始纷纷说“高级皮鞋”舍不得脱,后来曝光的老北京布鞋——当然,穿布鞋也不该叫人背,但是做标题、做新闻不能够“合理想象”。
总结一句话:以后见到老太太跌倒,本人还是要弯腰扶起来的。因为虽然在讯哥面前不敢说“老”字,但是我们希年轻老师的儿子已经叫我“爷爷”啦,我也会有跌倒那一天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