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各种“十大热点”、“年度最佳”等关键词纷至沓来,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成长,寄望新的一年。近日,《小康》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当中开展一项“2013个人的年度心情”调查。在四川省,74人参与调查,共有6人提到“累”字。而在全国参与这项调查的2013个人中,“累”字被提及的频率为80多次。国人的又忙又累的精神状态再次被这些冷冰冰的调查数字唤醒,唤起的是那背后的种种社会问题。
每个人都很忙,从早到晚,连睡觉都奢侈成为一忙活。生活累、学习累、工作累、养家累、恋爱累,混在朋友圈应酬时累,一个人浅斟小饮时也觉累,似乎“累”成为了现代人的共通感受,这是对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压力的焦灼不安。因此,继“十动然拒”、“不明觉厉”之后,又派生出一个网络热词“累感不爱”。
随着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城市化不断扩大,企业升级,工作压力异常大,人们“劳”无所依,导致“累感不爱”,劳动者无疑是最庞大的群体。不管是农民工还是企业高层,劳动者们都正处于一个“累时代”,劳动者用高负荷的工作给社会带来数倍的财富增长的同时,“拼命加班”也便见怪不怪,曾有报道称:我国大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估计这个数字会在不断地上升。劳动者由于高压工作而猝死的新闻常见于报端,一幕幕因过劳工作而一命呜呼的惨剧下,人们“累感不爱”的叹息何时休。广东人有一句俗话:有头发谁想做癞痢啊!为了自己和家人,为了生计疲于奔命,“鸭梨山”越堆越大,最终被一个小小的“鸭梨”压垮。
重视物质追求,忽视自我精神,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你追我赶,买车买房买户口,在完全被金钱和欲望支配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对幸福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当央视在问“你幸福吗”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某种幸福,似乎已经被极度扭曲了,物欲满足了就幸福快乐,反之就劳累辛苦。其实,物质水平与精神状态在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中是同样重要的。
社会和工作的压力,自己内心的精神压力,重重交织。人们疲惫的心渴望得到关注,什么时候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再缺失、监管部门的尽职尽责、维权渠道通畅无阻?或许,我们先从“心”出发,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努力追求精神富足,经营一个精神后花园,好让我们在这个“累时代”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