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空间存在,动力不足
“其实我们并不想把品牌价定这么高。” 上述奢侈品代理集团珠宝市场部负责人表示,高档消费品牌的“高价策略”实质是营造足够的利润空间,再以折扣的方式留住客户。绝大多数高档消费品牌并不会主动选择这种“折扣销售”的策略。事实上,许多高档消费品牌施行全球统一定价,其中已经包含了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如此高的价差并不合理,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市场拓展。“在内地定价过高真的只是为了应付关税。”
该负责人坦言,目前高档消费品的定价公式基本为:品牌标准出厂价+进口税率+增值税率+品牌利润率。其中,品牌方会建议代理方将利润空间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一般为30%以内。而品牌方并不想自己的产品由于定价过高而被束之高阁,而且远远超出产品自身的价值。
“如果进口环节税负降低,我们的定价会争取与香港地区持平,采取降价走量的销售策略。”该负责人认为,如果进口环节税负确实降低,能够吸引60%~80%比例的消费回流。
洪俊杰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境内外高档消费品的降价空间是肯定存在的。然而,是否真会降价,主要取决于不同品牌企业在华布局战略,也与我国零售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快慢有直接联系。
然而,奢侈品企业罕用直接降价的策略来吸引消费者,毕竟奢侈品企业要给消费者创造一个梦想的意境,尤其是在中国高端市场,过去10年,这一市场带给奢侈品企业的感觉就是: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越趋之若鹜,不少消费者把购买高价商品作为展示个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方式,还有不少消费者看中奢侈品价格年年上涨的特性,把它们作为投资品进行投资收藏,这些消费动机都使得奢侈品企业极少有降价的动力。
洪俊杰表示,缩小境内外高档品牌的价差不是一方能够完成的,政府需要做的是从政策层面优化税收结构,此外,为高端零售业公平有序地发展提供较好的平台,同时鼓励和培育本土高端品牌,这样,跨国企业也会在华更加审慎地实施高定价策略。
扩大免税退税试点仍有阻碍
至于扩大免税店及离境购物退税试点的政策思路是否可行?上述奢侈品代理集团珠宝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压力很大”。
“扩大免税退税试点同样会分流我们的客户。”该负责人直言,作为珠宝、腕表等高档奢侈品的独家代理商,并不愿意看到免税退税区域的进一步扩大,而品牌的直营店、旗舰店则不会担忧客户分流压力。但并不排除目前自己所代理品牌在未来采取直营的销售政策。
今年,上海自贸区成立,舆论普遍期待政策红利能够在自贸区集中释放。普通民众也提出了“自贸区是否会出现免税店,能否去扫货”等自己关心的问题,而当时的官方回应称,自贸区内没有考虑开设免税商店,不会复制离岛免税模式。
“扩大免税店可能是想扩大进口一些国内不能满足需求的消费品,使人民得到更多实惠,这样才能体现改革开放成果惠及人民。”商务部研究院外贸研究所所长李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至于如何扩大免税店和离境退税购物试点,目前尚不清楚。但从总体思路来看,就是要促进国内外要素自由有序流动,资产有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进出口政策应当更加“中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