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村庄发起禁烟。”昨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官方微博不约而同将湛江上头条。由本报首作报道的麻章区黄外村创建全国首个“无烟村”新闻,连日来,引起国内众多媒体关注,或派出记者实地采访,或在官方微博上转载。本土网友兴奋地说:“湛江上头条了,这个报道很具引导意义”。(1月3日《湛江日报》)
“一石击起千层浪”,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黄外村的“禁烟运动”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那么毫不夸张。如果再有人称赞黄外村是湛江的“骄傲”,那么笔者肯定没有异议。在黄外村干部的号召和引领下,黄外村民纷纷自觉加入集体戒烟的队伍,以“众志成城”的魄力创建全国首个“无烟村”。的确,这是一件湛江本土乃至全国罕见的“新鲜事”。其“新鲜”在于农民的健康意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于农民的集体荣誉感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这不仅是意识的觉醒,而且是思想的进步。当前,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力图在全社会形成禁烟控烟的良好氛围,营造“无烟清风”。由此可见,先行一步的黄外村干部值得赞赏和褒扬,而黄外村的“禁烟运动”可谓具有鲜明的标杆意义。这就难怪,黄外村一夜之间竟成为了全国新闻舆论的焦点。
在笔者看来,黄外村“禁烟运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禁烟的范畴,更可贵的是传递了新时代的正能量。往昔,农民往往容易被人贴上贫穷、落后、鲁莽的“标签”,似乎与“健康文明”沾不着边。这是负能量作用的结果。殊不知,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兴未艾,农民开始进行自我反思,着力追求丰富而健康的精神文明生活,日益重视生命品质的改善与提升。黄外村“禁烟运动”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显然传递了健康、文明、先进、和谐的正能量;而这样的正能量正是我们当前社会所需要的。“破窗效应”指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消极的环境因素让人容易变得平庸堕落,而积极的环境因素却容易催人奋发进取。这样看来,在环境因素较为消极的农村地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清新之风”,显得尤为必要。身为农民,就要敢于向一切“陋习”宣战,就要自觉通过集体的强大力量建设幸福安康家园,营造温馨文明乡风,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造福。
清风驱散“乌烟”,正气荡涤“瘴气”,让我们紧踩时代进步的节拍,传递正能量,同心协力弘扬清风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