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物价部门的指导下,去年12月起,吴川市人民医院、遂溪县人民医院、徐闻县人民医院等3所县级公立医院,试点药品销售“零差率”,逐步打破“以药养医”的传统模式。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点,记者发现,药品销售“零差率”,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门诊和住院费用均有所下降,但医院也面临着药费下降、收入减少的压力。(1月6日《湛江日报》)
药品销售“零差率”,百姓的医疗负担减轻,百姓露出了笑脸,显然这样的医疗改革符合了百姓的愿望,百姓受到了实惠。一直以来,“看病贵”等医疗问题困扰着老百姓,破解这一困难而又尴尬的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药品销售“零差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等的被动局面,很自然地迎合了百姓的“口味”,必然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任何一项改革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或者瞬间能够完成,这是因为改革当中可能会触及到一些人或集体的利益,甚至打破某种利益关系链。药品销售“零差率”说起来也并不例外。媒体报道,自药品销售“零差率”实施以来,医院同样面临压力和困难局面,这就说明药品销售“零差率”改革在开始之际还未能达到“双赢”的局面,一方处于“高兴”模式,一方则处于“压力”模式。
但是,应该相信,改革是往积极方向进行的,暂时的“压力”模式终会结束,暂时的压力会转变成动力,更好地推动改革向前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双赢”的局面。我们看到,这次医疗改革已经产生了“有痒有痛”的反应:百姓高兴,医院“着急”。站在更加理性的角度来看问题,这种“有痒有痛”的暂时局面是好的开始,是医疗改革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试想一下,没“痒”没“痛”,没有从根本上改革原来不科学的落后的医疗模式,平平淡淡地进行“改革”,最终难以真正达到改革的效果。
“有痒有痛”的医疗改革,留给我们很多思考。面对艰难的开始,医院方面的“服务升级”、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等是医院在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出路之一,须不断完善“自身”,实现自身社会定位的“大逆转”。而有关部门也需加强管理和监督落实,为医疗改革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